省会"人才西向"(5)西部渴望与省会医疗资源"对接"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2:23 燕赵都市报 |
本报记者 刘丽普 阴历每月二十六是赞皇县县城大集,每到这一天,省四院的专家都会在赞皇县医院里为当地群众义诊。“这儿的百姓都知道这事,都形成了习惯了。”赞皇县医院医务科张科长说,该活动在赞皇延续近20年了。 省四院对赞皇县医院的帮扶要追溯到1984年。该院在赞皇县做胃癌方面的调研时发现这里十分贫穷、缺医少药,便先后派出多批高年资的医护人员来此蹲点,半年一轮换,为医院建章立制、组建科室。从1988年开始,改为在阴历每月的二十六派七八个专家来义诊,风雨无阻。 另外,县医院几乎所有科室的主要医护人员都接受过省四院的免费培训。省四院替换下来的一些医疗器械、病床、救护车等也首先会想到赞皇县医院。 省四院王士杰院长接受采访时说,对赞皇县医院的帮助和支持是发自内心的,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建立了深厚感情。统计显示,1996年以来,省四院的专家106次、1600多人曾到赞皇县医院义诊。“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赞皇县医院20多年前的境况:设备破旧,病房男女混住、手术台就是水泥抹的台子……”王院长说,通过他们20多年的帮扶,赞皇县医院发展很快,已跻身二级甲等医院行列。“帮扶主要是变‘输血’为‘造血’,手把手教,让他们不断提高。” 让百姓留在当地就医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眼下,赞皇县整体医疗水平难以让人乐观。该县委组织部考核办吕清顺主任说,县里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条件差,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还普遍存在着,“前几年还有几个可以看病的人,这几年都流失走了。”吕主任认为,要改变恶性循环的现状,有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人才西向工程很及时,但怎样变‘输血’为‘造血’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王士杰院长说。 “缺医少药”,是石家庄市卫生局专家办王春庭对西部山区乡镇卫生院现状的概括。他说,有些乡镇卫生院里没有一个可以看病的医生,只能给病人开一些常规性的药品,病情稍微复杂一些就诊治不了;没有任何医疗器械,整体条件还赶不上城市里一个普通的个体诊所,即使送给他们一些器械,也不一定会使用。 为了支持这些卫生院的发展,近几年,市卫生局先后派出90多名有经验的医师“下乡”,3个月轮换一次。“但与需要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医院相比,人员实在有限。所以,我们也正在酝酿定期免费为他们培训医护人员。”王春庭的想法与省四院王院长变“输血”为“造血”的观点不谋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