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谈谈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4:04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栏记者:王庆环 本期策划:汪大勇

  特邀嘉宾:

  鲍义志(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李文胜(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

  莫 锋(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缘 起 六月来临,又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时。在当前我国就业难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失调的情况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无疑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分别来自西部省份、高校和基层单位的3位嘉宾,请他们谈一谈。

  到基层寻找人生的价值

  记者:首先,我介绍一下莫锋的情况,他是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本来作为志愿者,他在当地工作一年就可以了,但是一年后他选择了留在巴林右旗,最初的工作是县防疫站站长助理,目前是县卫生局副局长。莫锋当年已与深圳一家单位签约,月薪7000元,目前他的月工资不到800元。莫锋,我听说你来自广东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也很困难,为什么会放着7000元不挣,而留在这里呢

  莫锋: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到也亲历了山区老百姓生活的困难,因此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读好书,学成之后挣钱回报家乡,给家乡修路,帮我们村里的乡亲们富起来。到北京读大学后,我看了许多书,也接触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慢慢地我的眼光不只限于家乡的小山村,而是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国计民生。我毕业那年正赶上非典,我是学预防医学的,感触很深,觉得落后的西部更需要我们这些人。看到深圳人才济济,西部和基层那么需要人才,我的报效祖国的激情就一下子焕发出来了。

  记者:但是,当时你去巴林右旗只是志愿服务一年,之后是可以回来的,为何选择了留下来在那里工作呢

  莫锋:人在上面时很难看到贫困和落后,但到了基层,就很容易接触到最基层的老百姓,更能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我看到很多人有病却看不起病,看到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看到他们的贫困,一家几口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我就想帮助他们。如果我留下,我就能帮他们做一点事情。

  记者:这么说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莫锋:不仅仅是善良的原因。在那样一个环境中,这种责任感会自然而然产生的。

  记者:家里人不反对你的选择吗 在基层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后悔过吗

  莫锋:起初他们反对,但现在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尊重我的选择。基层的工作其实是挺复杂的,但是我的学历高,在当地这是一个优势,也就可以干许多事情,只要能够克服困难,就能够有所作为,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这比回到东部或是呆在北京,要来得更实际,更具体。我只是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我不后悔,只想走下去,从中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

  鲍义志:我觉得莫锋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也是值得尊重的。我们西部地区求贤若渴,但是高层次的人才却很少光顾我们。就拿青海来说,这么多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也不少了,每年我们都给他们写信,2000年时还专门在晚报上发表了一篇《致在外求学的学子们的一封信》,希望他们能够回来服务家乡。我们省的测绘局局长告诉我,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招到测绘专业的学生了。还有,像地质勘探的人才,在青海也是奇缺,而像测绘、勘探,在青海都有大作为的天地,我们真心希望有像莫锋这样的学生到青海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做一颗点亮基层的火种

  记者:目前,人才对西部和基层的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请你们谈谈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和基层,在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同时,给当地带来的好处。

  鲍义志:实现人生价值和给当地带来好处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以到青海工作的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邓吉牛为例,他2000年到青海后采用新的勘探方法对锡铁山重新进行了地质勘探,结果探明锡铁山还有一些优质资源。而在此之前对锡铁山的结论是资源已经枯竭了,这一新的结论对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他获得了青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青海省政府给他颁发了50万元的奖金。

  李文胜:以莫锋为例,他就像一颗点亮当地的火种。他到了巴林右旗后,带动了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学生和大夫到当地去调研和考察,帮助当地的医疗建设,在他的联系下,人民医院还派了几个批次的大夫到当地组织手术。另外,他找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请他们捐一些临床医学方面的书,带回去给当地的大夫和卫生院的人做培训资料。他还联系了我们学校淘汰的10台旧电脑捐给当地,虽然是586的,但当地许多人都没有用过,非常抢手,他就教当地人怎么用电脑。从某种角度上看,莫锋只是卫生口的一名工作人员,但他对当地加快与发达地区的交流,更新观念,更快地获得信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记者:莫锋,你能谈谈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的感受吗

  莫锋:其实到了基层,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因为这里的经济比较落后,老百姓的思想也不够解放,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的,需要长期的努力。我想,还是要坚持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其实一个人只要决心和真心想做一些事的时候,就会想出许多办法来,能量也是很大的。

  给到基层就业铺好道路

  记者:现在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但西部和基层又非常需要人才,你们认为怎么搭好高校毕业生与西部和基层之间的桥梁

  李文胜:我在学校主管学生工作,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在大学期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是医学院校,我们学院的学生从一入校,就会受到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方面的教育,这对他们影响很大。但是,只是做思想工作还不够,必须为他们铺好一些去基层、去西部的路。我觉得莫锋是个很有思想的学生,当年他曾给温总理写信,反映了当时西部缺乏人才,但因为西部很少到东部的高校来招聘学生,一些东部的学生想到西部去却不知走何渠道的问题。当然,后来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对这个问题有所解决,但我认为,在机制方面、政策方面,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记者:我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说,他们也想去西部,去基层,但是又怕去了不适应,想回又回不来了,因此很难迈出这一步。

  李文胜:有这样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我想,每个学生去基层,去西部,都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学有所用。但是,一些人到了那里后,可能对安排的工作不适应,或者觉得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或者还有一些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那就免不了心生退意。对此,我们要理解,不仅在感情上理解,还要在政策和机制上去理解。我们要有一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的人才观,在人才使用上也有一个退出机制,在帮他们消除了后顾之忧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去西部,去基层。

  鲍义志:我同意这种看法。拿青海来说,经过这么多年引进人才的工作,我们发现“候鸟型人才”在青海是比较适用的。对青海来说,普通人才并不缺乏,而且青海目前也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青海又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让一个高层次的人才长期在青海扎根落户又是不现实的,但候鸟型人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让他们来35年帮我们解决一个课题,或是每年来几个月帮助我们的一些项目进行攻关,这样反而让我们吸引到了人才。

  李文胜:是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用人环境。拿莫锋来说,他现在因为到基层工作而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名气,但是,一旦有一天他选择了退出,社会给他的是允许退出,理解他退出,而不是白眼和强制他必须留在那里,那么我相信这样的氛围更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而且,这也符合人才流动的大气候。

  鲍义志:我觉得对西部和基层来说,用好人才,给他们一个好的舞台,支持他们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认,西部和基层的一些单位在观念上、体制上比较落后,会让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学生产生不适应感,这是西部和基层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另外,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西部和基层虽然需要人,但很多单位缺人却没有编制,比如按教育部规定的编制,青海仅湟中一个县教师缺编就上千人,但是因为没有资金支付老师的工资,就只能是这边缺人,那边还有很多人无业可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也是铺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路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