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郭同文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二十年前出版的《成仿吾文集》,我常常在灯下细读。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我又一次品读起这部书来,当我再一次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中“长征到达陕北之后”身着红军军装的成仿吾照片,不由得想起了1965年作为山东大学校长的成仿吾在校园林荫道上给我和几位学生讲述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的故事。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在烽火连天中,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为了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培养大批优秀抗战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调成仿吾任校长。10月23日,毛泽东同志热情洋溢地为陕北公学题了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

  成校长看到题词后,心潮澎湃,便在这年冬天,在窑洞的油灯下,创作了《陕公校歌》歌词:“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当时刚到陕北、在陕公任教、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吕骥同志,兴致盎然地谱了曲。

  1938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又一次为陕公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他为抗日救亡而设,因为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子。”他还亲临陕公演讲,聆听师生们高唱《陕公校歌》。他豪迈地说:“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

  从1937年7月底到1939年7月初,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陕公培养了七千多名抗战干部,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9年夏,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挺进敌后,开展国防教育,坚持华北抗战,任命成仿吾为校长。7月11日晚,党中央为全体师生举行了欢送会,毛泽东同志亲临晚会,与成仿吾等亲切交谈。并让成仿吾把由陕公刚刚毕业的杨展(杨开慧的侄女)叫到跟前,谆谆教诲。这时,成仿吾让杨展到延安马列学院继续学习,但杨展坚决要随华北联大师生一齐挺进敌后,参加艰苦斗争。

  第二天拂晓,成仿吾带领一千五百名师生由延安出发,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渡黄河,翻过吕梁山、云中山,突破日本侵略军的层层封锁,让华北联大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晋察冀边区。这是一所壮丽的“火线大学”,师生们分散在各村住宿,集中起来便“放下背包上课”。成仿吾不仅率领师生与侵略军战斗与周旋,而且还亲自编写教材、亲自讲课。吕骥等一些著名学者、艺术家、教授也亲自讲课。当时任华北联大的英籍教授林迈克后来撰文说:“在敌人后方的解放区,中国有一批国内第一流的著名学者、教授,在艰苦条件下办大学,这是历史的奇迹。”1939年秋,成仿吾在他创作的《华北联大校歌》(吕骥谱曲)中写道:“跨过祖国万水千山,突破敌人一层层封锁线!民族的儿女们,联合起来!到敌人后方开展国防教育,为了坚持华北抗战,同志们我们团结,我们前进……国要收复……新社会要创造……战斗啊,胜利就在明日!”

  日本侵略者把这所大学作为他们“大扫荡”的重点目标之一。1941年8月,侵华日军集中十三万兵力向我晋察冀边区北线进攻。9月,华北联大校部在转移到平山时,突然遭到侵略军包围,师生们不畏强敌,英勇突围,年仅二十二岁的女共产党员杨展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所“火线大学”在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中,由一千五百人发展到四千多人,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英勇无敌的力量……

  今日重温这段历史,使人浑身都是力量。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大,我们看到“民族的忠实的儿女们”,“用血和肉,写下一篇优美壮烈的史诗。这篇史诗要记录民族的复活,要洗净我们一百年来的国耻。”(成仿吾《给毕业的同学们》)。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8日 第十五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