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失地农民 徘徊在就业路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0:0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失地农民徘徊在就业路上(图)
失地恐慌

  “乍一听,征地拆迁一家人能补偿二三十万,农民可不是富了吗?但细细一算,你就会发现等搬到新家,手里能剩十来万就不错了。如果再按新出台的政策,把养老保险一交,手里压根儿就没钱了。那时候没有了田地,再没有工作,可该咋生活呢?”丈八街办郁家庄村的阎卫国今年刚满30岁,自从村里的地被征了后,他就开始琢磨怎样“再就业”,“农民失去土地就是下岗,怎样再就业是个大问题。”

  阎卫国有个四口之家,大女儿上小学,小女儿才两岁。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家里每人可得6.8万元的征地款,但由于分两批支付,目前每人只领取了3.8万元。从2002年12月征地算起,快3年过去了还没有安置。原来孩子上学的小学被拆了,阎卫国每天要开摩托车到外村去接送孩子,8点送、11点接、下午2点再送去,4点接回家,一天啥都干不成。小女儿则完全由妻子负责。这样一来,四口之家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生活费(包括买菜、换煤气这些以往农民家里很少会花的钱)、书费、年节亲戚往来需要的花费、电话费等等,算下来平均每个月花销近千元。安置房盖好了,还需要再交7万多元,才能搬进360平方米的房子。新房子总得装修吧,简单地刷个墙、安个灯、铺个地砖,那么大的地方不也得两三万。如果转了居民,还有转了居民后的各种费用……分的那点儿钱,很快就没了。那时,真是除了一套新房子,一无所有。

  郁家庄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原有土地783亩,全村530多人,人均占地一亩二分九。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未征地前,村民主要靠种地谋生,没有房租收入。据村支书余建省介绍,2002年底征地后,村子里大部分人都没有采用货币安置的方式,如果按一户四口人算,每家的土地补偿费加上过渡费和奖励,也就是二三十万元,买安置房基本上要再贴7万左右。这样一来,如果将来没有正当职业,住进去3至5年还过得去,以后连正常生活都会成问题。

  就业难题

  改革开放之初,郁家庄村曾是有名的粉丝专业村,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应该说村里人有一些经济头脑。因此,对将来的日子,村民们也有着各自的打算。

  “手里有了一笔钱,胡吃海喝的人有,旁边村子就有赌博把钱花光的,但大部分人想的还是投资、就业,想的还是以后的生活。”左军科今年43岁了,为了长久生计,他拿出了全家人的征地补偿金14.8万元,又贷了9万多,加上借来的几万块钱,投入了27.1万买了一辆新富康跑出租。自己开白班,再雇人开夜班,一年下来,挣的居然还保不住运营成本。加上今年开车又出了事,左军科的亏空就更多了,“投资没盈利,反倒欠了一屁股债,还不如那些啥都没干,留着钱慢慢花的人。”

  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记者,刚拿到征地款,村里就买了11辆出租车,现在经营的都不好,如果卖的话要赔五六万呢,谁都舍不得。“怎么都想着去搞出租车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村民们说:主要是没人引导究竟该咋投资,咱就只能靠自己盲目投资呗。刚征完地那会儿,天天有人背着包来搞宣传,找村民投资搞什么山川秀美林业、山庄、办厂……“这应该算是民间集资吧,村里几十家子都参加了。分红是高,但是没保障,万一这些企业跑了,几万块钱还不是白白打了水漂。要是政府的服务跟不上,农民现在手里这俩钱胡折腾两下就完了。”

  也有不少村民开始找工作。开三轮摩托车的有,在别人的店里头给人打工的也有,但大部分人还是闲在家里。“农民本身就是下苦的,嫌苦嫌累的毕竟是少数。我就想着赶快把安置咱的社区盖好,到时候跟前幼儿园、小学都有,咱做家长的也就放心了。我也是有手艺的,给饭馆打打工应该没问题。”阎卫国说。

  “农民要谋个职业确实不容易,特别是35岁以上的人就业很难。村里和高新区的人才市场经常联系,提供招聘会信息,但每次招人都要35岁以下的,咱村里35岁以上的占劳动力的60%左右。而且即使要人,也主要干些劳动强度大的活儿,技工方面的少,人家嫌农民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余建省说。“将来安置区建成了,有9个村子2万多人,要是发展起来以后,外来人口多了,村民的房看能不能招租,这样的话基本上就能维持生活了。在安置区旁还有给村里留的生活依托地,算下来也有30多亩,可以村里自己开发,也可以跟其他单位共同开发,村委会想着建商业网点,有了集体经济也能给村民有些分红。”指望着还没有盖成的房子带来的房租养家糊口,是不少村民的想法。但他们也担忧着,比现在更加偏僻的地理位置,在大片的居民区内,究竟有没有房客。

  转型困境

  征地拆迁后的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心态失去了依托。“以前不管咋说,有一块儿地,种个菜,种点粮,起码自家的生活不成问题。现在是啥都要花钱,又没有来钱的路子。”最后一个依靠没有了,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不少村民对此都很不适应。记者注意到,在谈到未来的生活来源时,他们大都渴望着有一份收入虽然不多但却稳定的工作,其实这也是对土地依赖心态的体现。余建省告诉记者,也正是这种想法,使得就业的道路在村民面前窄了很多。

  村子已经被拆掉了一半,另一半住着全村的人等待安置。不少人家都敞着门,村民们有的聚集在一起闲聊,有的在打牌,整个村庄一片萧条没落。村中一面墙上有高新区刚刚贴出的两张公告,一个是就业培训,培训调酒师、电焊工、空调安装技工等,培训时间半个月到四个月不等,费用数百元。一个是招工信息,高新区要招聘清洁工,年龄在50岁以下。附近的树阴下围坐了五六个男人,年龄看上去都在三四十岁,有人发牢骚说:“就业、就业,倒是能干啥嘛。”愿意去当清洁工的,大都是超过50岁的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不愿去扫马路。而面对那些培训信息,村民们对未来的就业充满疑虑,“说是就业率在80%以上,谁知道是真是假,谁会给你安排呢?”整个社会就业困难的现状和自身的这种心态,让不少村民日复一日地呆在家里。

  朱晓婷做过村里的民办教师,自己也种过地摆过摊打过馍,在征地之后她也曾经迷茫过,到底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她也不知道,只是想,哪怕做清洁工,只要有活儿干咱就不嫌。快50岁的她无意中接触到保险行业,人人都说跑保险难,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农村人的诚实厚道、吃苦耐劳成了她的优势,没有门路联络大客户,她就不论严寒酷暑,认真跑每一笔小业务,居然也在保险公司成了一名相当优秀的业务员,赢得了同事的敬重。“等和靠又有啥用呢?既然一定要变,自己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她说。记者朱玲实习生殷普康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