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恒温指标”角度看和谐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0: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
钟国辉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蓝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和谐广东是我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五个主要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相对恒温理论作借鉴,以相对恒温指标体系为构建目标,用相对恒温手段向前推进。本文拟就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指标体系及推进措施(简称相对恒温论)作一粗浅探索。 几个“相对恒温指标” 建设和谐社会有四个必定的环节:即和谐社会的理论、认知程度、指标体系、推进措施。这四个环节统称为相对恒温论。其指标主要包括: (一)经济发展相对恒温水平。主要包括GDP指标、财税收入、人均收入三项。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地方生产的总量水平,财税收入是衡量GDP与经济效益的互相关联指标,人均收入是衡量公民的富裕程度。一个地方是否和谐,最核心的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它决定和制约和谐社会的方向和发展。过去常提城乡差别,现在看来这种提法未必科学,因为当今社会主要是地区差别,比如说珠江三角洲乡村发展水平已超越了粤东、粤西、粤北不少城市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悬殊决定了建设和谐广东,首先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重点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抓住这个根本,才能解决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害。 (二)人群居住地环境相对恒温水平。人群居住地环境水平如何,是体现和谐社会仅次于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群居住地环境主要包括:住宅、医疗、物质供应、教育、就业、交通、文化等其他方面水平和便利。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论住在哪里,居住的环境都是一个相对恒温水平。建设和谐广东,改善落后农村人群居住地环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重视并且下决心对这一环境的改造,是实现和谐广东必定要走的艰难一步。当前,解决落后农村交通难、看病难、读书难、通信难,既是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三)流动顺畅相对恒温程度。主要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与便利。这种便利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能够有效地达到充分利用和互补资源、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这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我省要提高流动顺畅程度,不但要解决城内、城乡、城与城、乡与乡四方面立体交通和电信建设,切实解决交通难的问题,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大力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降低汽车各种税费。而且要解决落后地区打电话难问题,加大电子政务建设,以实现流动顺畅高级程度。 (四)法律倾斜保障机制。主要包括:限制行业垄断的法律保障、限制高收入人群税收措施、保障贫民合法利益、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为贫困和困难群体提供各种资助。在当今社会,少部分人垄断和占有份额较大的资源和财产是一种现实,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在保护少部分人合法利益的同时,要在法律上倾斜,保障大多数人合法利益,使大多数人基本愿望在法律上得到保障,才能实现相对公平。当前,要坚决纠正侵占国家集体财产、利用公权谋私、侵地、侵房、侵犯人身权、乱收费、乱摊派、打工无工资等不良现象。 (五)人文发达相对恒温水平。主要包括:文化、法律、道德、理论、技能、习惯、爱好等方面,表现在不同地区人群个体和群体素质的高低。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是人,人的素质高低,决定和谐社会水平高低。当前,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要解决农村教育滞后和困难学生读书问题,使全省教育水平达到相对恒温程度,真正实现教育强省的目标。同时,大力抓好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典型教育和引导公民提高自身素质。 (六)公民对执政信任程度。执政的公信力如何,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指标。公民对执政的信任程度,通俗的说法,就是民意基础或者称民意支持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群利益都必须照顾到,平衡好。当前,我国公民贫富“剪刀差”在不断扩大,不少地区已经超过了世界通行贫富系数指标。因此,党和政府利用各种手段缩小贫富“剪刀差”,既要保障少数人合法占有较多财产的利益,又要扶持占财产少的大多数人和困难群体,这是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党执政的根基。 (七)人与自然协调程度。主要内容包括:人在承载、利用、开发人与自然的科学性、平衡性、持久性;自然在人和社会中可承受的程度;人和自然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人与自然协调程度高,这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就快,否则,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遭受沉重的灾难,或者即使一时发展较快,到后来也会滞后。 (八)“三个文明”协调相对恒温水平。物质、精神、政治文明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快速推动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民主法律的发展相对滞后。当“三个文明”协调一致时,和谐社会就能奏出一曲动听乐章。 几个必要的“倾斜” 一是政策倾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法律和政策的倾斜起主导作用。法律和政策规定哪些事情可做,可以发展,则带来这个方面生长和兴旺,反之,则被禁止和促使衰亡。例如电信等垄断性行业开放,农民工进城务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等等,无不证明带来巨大变化。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立法和政策上解决不和谐的深层次矛盾和普遍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粤东、粤北、粤西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对广大农民及无保障人员利益保障的政策倾斜。 二是资源倾斜。这里资源主要指:财政、人才、技术、人员编配、物资、自然资源的掌握和使用。由于资源可利用性、快捷性、效果性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对资源的科学控制,资源往往会被某些决策机关和决策人物用来当作手中权柄,导致资源分配与供应的不公开、不公平,人为拉大发展距离。不发达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更需要资源倾斜。因此,当前,特别是掌握资源控制的机关和人员,一定要把政府的资源控制倾斜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的人群。 三是领导力量和工作重点倾斜。构建和谐社会,领导者一定要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实际出发,从大多数群众愿望和要求出发,在最薄弱环节和最需要的工作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 四是向正确的实践和健康的娱乐倾斜。正确的实践活动,健康的娱乐方式,能够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反之,则阻碍、破坏和谐社会的建设。例如,少数地区“六合彩”活动猖獗,打而不绝,主要是不少群众对“六合彩”的认识有偏差。作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广大共产党员,要带头禁赌“六合彩”,把群众引导到正确的实践和娱乐上来,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扎实。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工程。首先,要真正搞清弄准一个地方、单位、部门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和原因,问题弄得清,搞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才能有的放矢,解决的力度才能到位。其次,解决问题要从点到面。不和谐的问题和原因,有点上的,更多的是面上的,就跟一个人治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应综合医治。同样,构建和谐社会要综合考虑,从重点中突破,再渗透到全局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和谐社会。(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