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蔡李佛,何时再名动南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1:16 南方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卢秀华 文志华

  在上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传统武术比赛暨2005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上,江门市蔡李佛武术协会15名运动员一举夺得15枚金牌、12枚银牌。蔡李佛,这个在晚清时期响彻岭南大地的名字,再一次为侨乡人民赢得了骄傲。这引起了记者对蔡李佛的兴趣,于是,专程前往蔡李佛武术发源地——新会崖门镇京梅村一探究竟。

  A.探源

  寻访最早的蔡李佛武馆

  从会城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蔡李佛武术发源地的崖门镇京梅村。时正中午,村民已上田,家家炊烟袅袅,小村庄显得安谧祥和。村里最古老的建筑缘福陈公祠,也是最早的蔡李佛武馆“洪圣始祖馆”,坐落于村里那口宁静的水塘边上。祠堂经村人两次集资修葺,青墙黛瓦,古风犹存。祠堂漆红木门紧闭,从门缝向里窥探,大堂正中供奉着蔡李佛拳始祖陈享画像。神龛两侧,摆满了弟子们练习的兵器,有长棍、大刀、长矛、缨枪。

  听闻有人到访,京梅村许多蔡李佛弟子都来到始祖馆,陈伯和陈振业便是其中两位。陈伯是蔡李佛第四代第三传弟子,尽管已84岁高龄,仍精神矍铄,可算是如今村里最年长的蔡李佛传人之一。40多岁的陈振业,村人尊称他“陈教头”,在父亲陈华灿(该馆上任教头)熏染下,自小对蔡李佛拳感情笃厚,至今仍每天到祠堂练武。在两代蔡李佛传人介绍下,蔡李佛始祖陈享的传奇一生逐渐重现。

  B.鼻祖

  陈享融会三家拳术之长独创

  陈伯告诉记者,“蔡李佛拳”是陈享融会贯通蔡、李、佛(陈)三家拳之长创造而成的,而洪圣始祖馆(即缘福陈公祠)就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祠堂门口的对联“洪材定取文章事,圣算还推武略通”,是要告诉后人懂得“饮水思源,锲而不舍”的蔡李佛武学造诣。

  据闻,陈享年青时曾先后拜“独杖禅师”陈远护、至善大师门徒李友山和少林青草和尚蔡福为师,学成后返乡。回家后,他将所学武功去芜存精,独创了一套武术体系,这套武功集多家拳法的掌法、腿技、拳术之长,拳路气势磅礴,套路多达193套,整个体系十分科学,有“南拳北派化”之称。

  为报答三位师傅的培育之恩,陈享取三位师父的姓氏,将拳法命名为“蔡李佛”。在乡中父老邀请下,陈享在家乡京梅村“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馆,传授武学。陈伯说,因陈享武艺非凡,开馆后很快名震四方,周边武术爱好者纷纷投于门下,京梅村遂成为蔡李佛拳派发源地。

  C.传奇

  陈享曾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

  陈享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如在辞师返新会途中路经增城,恰遇增城匪患成灾,他只身深入匪阵,将土匪打得落花流水,被朝廷授予“忠勇侯”官衔,但陈享一直记着师傅蔡福“不便为仕”的师训,便辞掉官职。在1839年至1840年间,陈享曾协助林则徐“禁烟”,训练义勇水师。在鸦片战争中,陈享率领众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麾下,英勇抗击外来侵略。陈享教训恶霸基利士,在香港击败俄国大力士,赤手空拳击毙美洲虎等事迹至今为人传颂。

  陈公祠内摆放着10多件样式各异的兵器。陈教头告诉记者,这些兵器是陈享在实战过程中亲自设计的。“在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期间,陈享为方便水上作战,独创了带有小钩的大刀。”陈教头指着一把大刀对记者说。与火器相接的“七星刀”和“钩枪”,在众多兵器中特别显眼。“这些兵器已经不能用了,只是供人观赏而已。”陈教头可惜地说。

  随后,陈教头拿出他经常使用的兵器——九龙叉,该兵器造形奇特,多钩,约3米来高,其来历有个典故:一天,京梅村来了个下山化斋的尼姑,兴致勃勃地向村民表演飞舵武技,陈享见了拍手叫好,但表示“不用兵器可制服飞舵”,尼姑见小伙子口出狂言,便约定在村里拱北里一榕树下决一胜负。第二天,陈享带了一根竹枝去和尼姑交手,没两下,陈享便败下阵来。陈享回家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有9个钩的兵器九龙叉,擅长于收服飞舵、飞标、双钩类武器。据闻,这九龙叉在日后陈享参加的反清、太平天国活动中,立下不少功劳。陈教头说,现今放在陈公祠里的九龙叉,是自己仿造的,外形没有变化,但重量从原来的79斤改良到现在的22斤。陈教头对九龙叉情有独钟,舞起22斤重的九龙叉,显得挥洒自如。

  祠堂内,数十个醒狮头高挂墙头。原来,舞狮也是蔡李佛武术的重要部分,有特定步伐。陈教头是舞狮队一员,每逢节庆,京梅村专业舞狮队都会受邀到各地表演。

  陈公祠旁是座新修的蔡李佛跌打医馆。陈伯告诉记者,跌打馆少人光顾就少开门,一般有旅客或蔡李佛弟子回乡祭祖的时候才开放。他说,陈享的师父蔡福跌打技术了得,并将少林医术传授给陈享。村里曾有不少跌打名医,很多人慕名而来。

  如今,村里只有陈教头等少数人才保有陈享所著的系列武学著作手抄本,是陈享在晚年将少年学成的少林功法、跌打医术、佛家技击心法、西洋搏击技法等特点,结合实战经验、教学体会,总结编成的《蔡李佛技击学》。陈教头珍藏的几本手抄拳谱,是由他父亲陈华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整理誊写的,纸张微微发黄,但保存完整。

  D.传承

  让蔡李佛升华为一种文化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听到一个名字——陈忠杰。在缘福陈公祠内青墙上,贴满了介绍陈享的生平故事、蔡李佛拳法套路和拳派传授谱系图,这些正是陈忠杰收集整理的。陈忠杰,这个从京梅村走出去的蔡李佛弟子,深深热爱着蔡李佛武术。

  40出头的陈忠杰是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缉毒大队大队长,20余年的从警生涯造就了他严谨、沉着的性格。卸去警服,陈队长就多了一个头衔——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会长。一谈起自己和蔡李佛拳的渊源,陈忠杰总是精神百倍。“村里的老人傍晚经常在晒谷场上给我们讲陈享公的传奇故事,在我们心目中,陈享公就是一个民族英雄,从那时起,我就很想学习蔡李佛拳。”8岁那年,刚上一年级的陈忠杰正式给村里教授蔡李佛拳的师父陈华灿交了一担谷子,算是拜师礼,从此开始习拳生涯。“蔡李佛拳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严格,为让我们扎马步转身时保持步伐不动,师傅在我们的腿边烧一炷香,只要身形稍微偏差,就会被烫伤。”习武虽然辛苦,但对蔡李佛拳的爱好让陈忠杰坚持了下来。

  小学毕业后,陈忠杰离开京梅村来到会城念书。学习之余,陈忠杰总会邀上同村伙伴在校园里练习蔡李佛拳,每年寒暑假,陈忠杰必定回村跟从师傅潜心学上一阵拳式。1984年,陈忠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扎实的武术功底让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从事缉毒工作后,没太多习拳时间,但只要一有空,就会去会馆打拳。”陈忠杰对蔡李佛拳的热爱丝毫不减。

  1999年,86岁的陈华灿的临终嘱托让陈忠杰开始了从蔡李佛弟子到蔡李佛文化传承者角色的转换。“师父临终前嘱托我们一定不要让蔡李佛拳失传,要将蔡李佛拳法及其深厚的文化发扬光大。”那一年,陈忠杰组织成立了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成立初期只有20多个成员。如今,拳会固定成员已有200多人,在新会地区设立了4间分馆。为此,拳会租下一间场馆,作为习拳会所,定期教授学员蔡李佛拳。陈忠杰告诉记者,整个拳会每月支出2000-3000元,都由会员们分担。

  除了在东南亚,蔡李佛拳在美洲、欧洲的武术界同样享有盛誉。“‘锲而不舍,饮水思源’是蔡李佛思想的精髓。”出于沟通同门的想法,2001年,陈忠杰着手筹划海外弟子回京梅村认拜始祖陈享公的归宗溯源活动。“我回到村子召开动员大会,发动拳会弟子、村民以及社会友好人士,一共募了10多万元的祠堂整修费和活动经费。”

  上世纪70年代,缘福陈公祠成了京梅村村委会办公室,为了纪念蔡李佛始祖陈享,让弟子们有个团聚场所,2001年9月,京梅村开始翻修陈公祠并在祠堂外立了纪念石碑,并将村委会办公室迁出陈公祠。“之前,虽是蔡李佛发源地,但京梅村并没有把蔡李佛拳发源的史料进行完整记载和整理。”为填补这个空白,陈忠杰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这项工作。经过两个月“闭门修炼”,陈忠杰完成了蔡李佛拳术文化的梳理和成册。

  2001年12月9日,新会崖西京梅村蔡李佛洪圣始祖馆重修落成揭幕狈庆。来自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新西兰、波兰、阿根延、哥伦比亚、法国、芬兰、德国等13个蔡李佛海外分会和香港、澳门、广州、中山等国内蔡李佛分会传人500多人参加揭幕仪式和归宗溯源。这是蔡李佛拳术开创165年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今年5月份,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再次组织了大型的国际性武术文化交流活动。

  采访中,陈忠杰多次强调:蔡李佛文化。在他看来,蔡李佛武术已不仅仅是一种拳术,而是升华为一种文化。为进一步考证蔡李佛武术起源和传教源流,陈忠杰着手研究蔡李佛武术至今已逾10载,整理编写了蔡李佛功法原理7万多字。从2001年起,陈忠杰陆续注册了包括教育培训、音像图书等6项蔡李佛专利。“等我退休了,会将所有精力投到蔡李佛武术推广和宣传中,让更多人领会蔡李佛武术深厚的精神内涵。”

  E.开发

  想建蔡李佛武术广场筹拍电视剧

  尽管蔡李佛拳术在世界武术界享有盛誉,并成为国际武术南拳竞赛规定套路的主要来源,但谈到蔡李佛文化发展现状,京梅村众多蔡李佛弟子都说了这么一句话: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世界上蔡李佛组织及习拳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在国内,蔡李佛武术并没有得到切实推广,呈现出“内地不如港澳,港澳不如国外”的景况。甚至有很多江门人都不知道蔡李佛拳发源地就在新会京梅村。陈忠杰显得有些无奈。

  多年来,从京梅村村口到缘福陈公祠只有一条狭小的泥路。最近,这条500米长的小道正在扩修。“这段路投资了100万元。路修好后,就方便更多人来这里探访蔡李佛武术了。”京梅村村委书记陈云青高兴地说,今年国庆,这条路就可以修好通车,而修路是京梅村打造“蔡李佛”品牌的第一步。

  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只要是习蔡李佛拳的人都要学跌打医术和舞狮。京梅村传统跌打推拿在崖门一带颇有名气,自制的药酒也很有效,目前全村共有10多个跌打医生。但村民们表示,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学拳的不多了,学习跌打推拿的就更少了,缘福陈公祠旁边的跌打馆如今已是门户紧闭。“现在的后生仔(青年)不像我们以前那么喜欢打拳了。”陈伯有些失落。

  陈云青告诉记者,村民们都很希望修建一个“蔡李佛武术广场”,同时完善村子的配套设施,把京梅村建成成熟的旅游区,成为武术爱好者和游客缅怀蔡李佛始祖和切磋拳术的胜地。“但是,现在我们对蔡李佛的推广基本上还处于自发阶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很多设想现在都还不能实现。”

  在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会长陈忠杰看来,陈享之所以没有佛山黄飞鸿、李小龙出名,蔡李佛拳之所以没有“无影脚”、“截拳道”这般家喻户晓,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花大力气去挖掘和宣传。“蔡李佛武术是极富生命力的文化体系,是五邑地区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是侨乡在国际上真正能叫得响亮的、独特的活招牌,因为它是真正发源并壮大于我们侨乡的。”陈忠杰告诉记者,根据翔实的史料记载,他已着手编写描述陈享传奇一生的小说《蔡李佛英雄传》(暂定名),并以其为剧本,拍摄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目前,陈忠杰已与相关影视公司进行了初步洽谈。“这部电视剧将充分尊重历史,重在反映珠三角乡土文化和传导蔡李佛武术精神,不仅仅是部武打片。”

  记者手记

  莫忘京梅村莫忘蔡李佛

  詹雨鑫

  幼时好动,喜欢照着电影里的“招式”——“呼-哈-呼-哈”打功夫。有一天,父亲说要把我送到少林寺去,可以天天打拳。兴奋了很久,可惜没能去成。父亲从没有说把我送到“京梅村”,想来他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其实来江门之前,我也不知道。

  不过,此前我却是早就知道“蔡李佛”是种拳术,始终想弄明白为何此拳要叫“蔡李佛”,因为总感觉“蔡李佛”这种叫法没有“铁头功”直白。直到今天,我终于确信“蔡李佛”三个字并不那么单纯,字面之外还承载着太多底蕴,那不仅仅是拳法出自“蔡”“李”“陈(佛)”三家,更是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武术体系、富有地域特色极富生命力的文化体系、江门五邑扬威寰宇不可多得的活招牌。

  正因为“蔡李佛”字面之外的精神内涵如此博大精深,注定“京梅村”三字也是不平凡的。可惜,尽管蔡李佛拳术在世界武术界享有盛誉,但蔡李佛文化发展现状确实不尽人意,难怪京梅村众多蔡李佛弟子都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种现状又岂止陈忠杰一人显得无奈、忧心?

  据报道,峨眉武术的起源地四川峨眉山市此前已开始在当地学生中开设峨眉武术课,以普及峨眉武术。传说,至明清时,峨眉武术鼎盛,光流派就有近百个,拳种拳路上千种,可惜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不少流落民间的支派大量失传,如果不尽快加以抢救,将濒临失传。有关方面看到这一危机,认为关键是抓好峨眉武术基础工作和人才培养,使峨眉武术具有“造血功能”,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蔡李佛拳虽不至于到濒危地步,但其发源地却知者甚少,“连很多江门人都不知道蔡李佛拳发源地就在新会京梅村”。强调本源也不为其他,只为尽可能切实保护蔡李佛拳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那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说,拳种保护应该上升到文化、精神保护上。

  莫忘京梅村,这里走出了陈享公,走出了蔡李佛。曾有一篇文章说,文化保护“避世就是自取灭亡”,所幸京梅村人已有所觉悟,开始知道应好好保护并利用祖先留下来的这一珍贵遗产。是的,保护意味着传承,传承意味着继往开来,继往开来意味着生生不息。眼下,我同所有京梅村人一样,希望“蔡李佛武术广场”早日建成,村子的配套设施早日完善,京梅村能真正成为武术爱好者、游客缅怀蔡李佛始祖和切磋拳术的真正胜地,生生不息。

  图:

  蔡李佛传人陈振业在表演九龙叉。

  海外洋弟子到缘福陈公馆祭祖。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