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最“深”处是什么?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1:21 南方日报 |
和小胖在一起后,我开始更加关注人的面孔。 以前也曾有如许本事,有一年炎热的夏天,在别人租来房子的阳台上,晾晒着一件普通的中年妇女常常穿的那种上衣。我只瞄一眼,随口说:年龄大约在四五十岁,黑色的卷头发,有点唠叨,不笑,常常穿黑色平底凉鞋。 他们非常吃惊,连连说诡异。 其实很简单,一点点的第六感和一点点的推理就可以办到。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的人用趋同的装束来肯定自己作为人的某一族群而寻求温暖,天长日久,连气质和表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个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和一个长期经商的生意人之间的面孔就绝不相同,前者的脸上带有习惯性的笑纹,目光较为缓慢,行动也大多拖沓;后者因为长时间需要快速的决断,因而行动敏捷,也大多不动声色,更不会逢人变满脸堆笑,只是眼珠子转动得飞快。 这一点点小聪明,和小胖教会我的纯欣赏是不同的。小胖美术系出身,对于面孔有特别的标准。有一次路遇一个同事,圆盘大脸,按现代的审美标准来说,并不美,可小胖对我说:“我喜欢她的脸,你看她多像唐朝的仕女,高髻红衣。”我一想果然不错,那位同事小眼却眼角末梢上挑,脸庞特别平,带有某种富贵之态,可不就是个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唐朝仕女?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美女,五官都无可挑剔,可总说不清楚哪里不对劲,小胖一语点破:“可能是表情太空洞了,黑眼珠的部分太小,因而没有光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面孔,据说一个人会欣赏与自己或自己的家族相似的面孔,而选择这个面孔的主人作为伴侣的可能性也较大。 她不喜欢任贤齐的脸,说带着点苦命孩子的相,她喜欢舒淇的脸,天真的性感和野性。 人的面孔是会随着年龄、环境、所遭遇的事情而变化的。喻可欣和张曼玉就是两个极佳的例子,喻可欣年轻时清透、自信而干净,脸上带着憧憬未来与任意挥洒青春的自然,后来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她的五官仍然是在的,可面部线条僵硬、怨恨而不满;张曼玉却正好相反,几乎所有人都感慨她是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完美,对比她35岁与25岁的照片,我们确实感到优雅、时髦、智慧这些特质是如何在一个人的面孔上得以显现。 在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主题是讨论明星的脸对不对称,很对称的面孔很少。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把自己的大头照片用PS处理了以后,两边都是左脸的自己和两边都是右脸的自己出现了。这时候会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一个比较柔和,另一个却比较凌厉,一个看起来就比较呆,另一个却似乎相当聪明。 这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两面性,柔弱的一面和刚强的一面。面孔体现人的最深处的气质。 我喜欢看线条柔和慈祥而智慧的老人的面孔,没有太多急躁功利追逐的平和的中年人的面孔,面对自信乐观而飞扬的青年人的面孔。而少年与孩子,一般来说都是美的,只要他们拥有一张符合那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具备的那种面孔,而不是刻意模仿成年人的表情。 在公车上,看到下课回家的初中女生,穿宽大的不合身的纯白校服,黑色的齐耳短发,可皮肤是干净的,即使微微地发黄,眼睛尤其亮,一张面孔,一丝儿纹路都没有,那个时候,确实会觉得青春是最美好的装饰品。带着这样面孔的孩子,是羞怯地、礼貌地、会好奇地打量着你的。 我爱自然,更爱瞬息万变的人的脸,在人潮拥挤的街头,在人人贴面的地铁,在人和人因为买东西、相亲、挑选女主角、招聘面试等等需要互相凝视的瞬间,在岁月匆匆地流淌过我们的脸颊,我愿意看到那些只是萍水相逢,或者隔个几年你就能看到某种变化的面孔,那是最值得看也是我们每天都在看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