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国家艺术杂志》之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4:22 新民晚报

  《国家艺术杂志》周刊已经办了56期。这56期的办刊过程,既是一个将我们的办刊理念和内容形式展现给读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让读者们认识到我们为何给这份周刊起名为《国家艺术杂志》的过程。

  我们依托新民晚报的优势,在报中办出《国家艺术杂志》周刊,这在全国的“报中报”中,恐怕也是一个新的创举。

  突出艺术报道新闻性

  在为每一期的《国家艺术杂志》周刊选题时,我们都非常重视艺术报道的新闻性,关注着这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艺术。比如近期《国家艺术杂志》周刊做过大量报道的城市雕塑艺术就是在老百姓身边触手可及的艺术。

  这一艺术形式不是领导或者艺术家个体的意见可以决定的,而是由反映民众公共思想的认识来造就的。由此可以看到,其实在我们身边的艺术很多是具有新闻性和导向性的。而《国家艺术杂志》周刊所强调的正是在作艺术报道时抓表现形式和重新闻要素。

  负责任的引领性视觉

  艺术所蕴涵的能量是惊人的。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任职后所制定的激励设计产业政策将曾在十九世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变成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设计工作室”。英国利用设计、创意和艺术性来体现企业价值,增加制造业的出口,创造了每年100多亿英镑的出口价值,解决了130万人的就业问题。正因为意识到艺术在新时期的价值,所以我们希望随着上海经济的增长,这个城市的面貌可以得到艺术层面上的提高。

  上海不仅可以成为一个金融与商业的上海,更能成为一个美丽艺术的上海。因此,《国家艺术杂志》周刊始终努力地引领百姓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2004年本刊的年终述评中,我们更是大胆地提出了“愿上海成为世界艺术设计的工作室”的畅想,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和读者的认可。

  注重系列报道的策划

  《国家艺术杂志》周刊的传媒人具有新闻突发点的意识。因我们把市民百姓所关注的公共艺术和个体艺术融入报道当中,真正做到“为民所用”。

  《国家艺术杂志》周刊曾经对上海的母亲河、世界遗产与江南六镇、莫干山路的艺术家群落、老房子描绘城市记忆、虹口区的名人建筑精神、百姓谈城市雕塑等作过大量报道。甚至一些区领导在读过报纸后来电表示,通过《国家艺术杂志》周刊使得他们对辖区内的优秀建筑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对周刊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放眼世界立足于上海

  《国家艺术杂志》周刊发行的背景在上海,这个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历史的背景下,上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

  《国家艺术杂志》周刊用“城市记忆”“建筑物语”栏目来宣传上海城市,用艺术形式来谈保护城市,“都市绘本”介绍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典藏鉴赏”将经典的艺术珍品找回来、展现出来,这些都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同时“现代作风”“纸上展厅”和“艺族派对”等版口则将沪上的优秀艺术家和画展信息第一时间带给读者,将一些前卫先锋的艺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视觉形式表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关心和理解艺术。而且《国家艺术杂志》周刊还以2010世博会为专题,进行了连续报道;同济大学的老师还把《国家艺术杂志》周刊作为上课的教材……结束语

  艺术超越了国界,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以它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寻常百姓。《国家艺术杂志》紧扣上海的文脉,关注世界动向,体现新闻价值,这份报中之刊将始终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

  黄伟明(本报《国家艺术杂志》周刊负责人)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