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新童谣飞进童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4:37 今晚报

  据有关资料及调查获悉:“灰色童谣”(即坏儿歌)在校园中悄然流传。听看其内容,委实令教师和家长们惊异、忧虑。这里不妨摘述几例,供大家评析。有的是改编歌词“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有的是篡改古诗,“春天不洗脚……白日睡大觉”;有的是胡编乱造的,“给我一杯敌敌畏,死了我也无所谓”;有的是吓唬小孩,“红眼睛,绿鼻子……”;更有甚者,写爱情儿歌,“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灰色童谣”的产生和流传,无疑是社会现象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孩子们玩这种文字游戏,是低俗文化,是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伤害。这种“灰色童谣”现象,应引起我们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和反思。人之初,大都是听唱童谣长大的。不少童谣“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像口耳相传,经久难忘的“扯大锯”、“外婆桥”、“小老鼠”等等,可以说人生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是童谣。所以自古人们称:童谣为天籁之声。因为,童谣是诗的一种,同样具备诗的特质:它用美的形象、美的色彩、美的语言、美的韵律、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儿童审美情趣。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有冷落儿歌的现象,忽视童谣对启迪儿童心智,丰富想像,陶冶情操等独特功能。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谣从内容到形式,也应有新的变化,摒弃那些陈腐的,无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旧童谣,多唱优秀新童谣。笔者建议,学校在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的同时,也应大力倡导多学多唱新童谣。如:成立小诗社,开展学写新童谣活动,举办朗诵、演唱会等以抵制坏童谣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新童谣(即好儿歌),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它短小易懂,上口易记,有趣有意,深得孩子们喜爱。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师范附小等学校从去年至今开展了“唱响新童谣”特色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学新童谣、唱新童谣、写新童谣”。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至今已举办了17届“全国生肖儿歌大赛”,其中有不少精品问世,现摘录两首供大家赏读。《小事》:“系鞋带,小事儿;扣纽扣,小事儿;叠被子,小事儿;擦桌子,小事儿。现在做好小事儿,长大能做大事儿。”《老树根》:“老树根,胡子长,钻进地里找水忙,只要枝叶长得旺,宁愿终身不见光。”

  我们是以诗教著称的诗的大国,历来注重童谣的教育和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童谣备受当时文化界青睐,不少文化运动的前驱者,如蔡元培、胡适、沈尹默等一批社会名流,倡导儿歌的征集和创作。鲁迅早年搜集、用毛笔字手抄的六首儿歌底稿,至今还珍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每年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冰心老人曾为此题词:“万千的天使要起来唱诵小孩子,小孩子在细小的身躯里藏着伟大的灵魂……”老诗人臧克家也曾在1986年8月“全国首届生肖儿歌大赛”贺词中写道:“小朋友天真又活泼,哪一个不喜欢唱儿歌?儿歌的声音使人沉醉,它给幼小心灵快乐多多。”让我们积极开展“唱响新童谣”活动,热切希望专业、业余的作家和诗人们为孩子们多写新童谣,愿首首童谣像颗颗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儿童心田里,盛开朵朵香艳的诗花……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