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社会救助更顺畅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6:35 大连日报

  原本幸福小康的家庭,为了给女儿治病,13年来已经家徒四壁,债台高筑,本报记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呼吁大家援手相助(见本报6月15日B1版报道)。平心而论,这样的事见报后一般都会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笔者总觉得在这些零散的帮助背后,也透出了事件本身的无奈和救助工作的无序。

  时下,翻开报纸,生病无钱医治而向社会求助的信息不时出现,而能够得到媒体眷顾的幸运儿,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关注,得到来自团体或个人的一些捐助,随后可以解了燃眉之急,渡过难关。但问题是那些得不到媒体眷顾而忍受钱财、病痛和精神折磨的贫困者,他们该怎么办?别人怎样才能关注和帮助这一部分人呢?因媒体呼吁而得到救援的毕竟只能是少数。社会救助的阳光雨露怎样才能正常而有序地泽润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可能有人会想到,平日应该存些钱以备急用,或者应该买点保险。可我们知道,即使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也不可能全额赔偿;如果是重病,就算自己只承担很少部分的医疗费,可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何况目前绝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没有太多的余钱去储存或买保险。除此之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真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可以来钱的渠道。一旦天灾人祸,就只能向社会伸出求援之手,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诚然,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说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笔者想要说的是,这类事如果动辄号召个人募捐,不仅增加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而且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我们的救助机构何时才能真正健全完善起来?社会救助的渠道怎样才能畅通有序起来?单靠媒体呼吁救助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比如,咱们能不能建立一个什么基金会,通过正当途径专门为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困难群体提供救助,这样就能让救助更为简捷、方便、易行,更重要的是求助者无需把自己的隐私和伤痛暴露在公众的眼光之下,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而对于想做善事的公民和团体,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比如通过媒体寻找需受助者,款项寄往何处等等。只要把善款寄到指定地点,就会成为扶危济困的“救命基金”。当然,这事说来容易做却难,到底如何运作,还有待相关部门去思考,笔者在此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

  总之,只有当社会救助的渠道畅通了,救助才能真正惠及到更多需要救助的家庭和个人。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