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用品质敲开海外大门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4:07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本报记者温源 2000年,海信确立了“由传统贸易思路向国际市场营销转变”的国际发展战略,此后5年海信出口连续保持高增长态势;2004年,海信实现出口收入1.8亿美元,同比增长91%。 公司董事长周厚健感叹道:海信走出去了。这种走出去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在国外建立的几个工厂,而是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和创造这种态势的内部支撑条件。 “中国制造”也可以代表质量 当核心技术被跨国家电集团垄断,并以此为支撑进军中国市场时,海信始终坚持在技术领域不遗余力地投入,并逐渐完成了技术上的“原始积累”。 早在1998年,海信电视把产品打到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开始把目标瞄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然而欧美市场对普通彩电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实际上把低端产品挡在了市场之外。面对残酷的技术壁垒,海信开始从经营战略到具体产品研发、生产,全力向平板电视转型。 2002年,海信建立了自己的平板电视生产线。当年8月16日,从中国自己生产线上下来的PDP诞生了,这就是海信的4211平板电视,当时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169并内置机顶盒的产品。15天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8项专利技术的液晶电视1518通过了108道检测工序顺利下线。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海信为国内、国际市场规划了3个系列等离子电视,4个系列液晶电视,并制订了详尽的时间表。 2004年3月,海信实现了通行全球的1080P顶级数字显示格式,形成了从15英寸到63英寸的平板电视产品群,共计46个型号。到现在已经发展到8大系列90个型号供应全球市场,并实现了无线连接、622万像素、双流媒体的USB接口等更为先进的功能,其中77系列、88系列受到全球客户的青睐。 2004年6月20日,海信宣布了“全球平板市场战略”:到2007年成为全球高清平板电视的主流供应商。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信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愈加精彩:在南非,海信电视已经是与索尼、松下齐名的畅销品牌;在巴西,海信变频空调享有良好口碑,并在智利、苏里南等国家发展态势良好;在欧盟,液晶和等离子高端平板系列电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批量出口,至今销量已经突破10万台大关。让国内彩电厂商受到多重创伤的欧盟,却是海信增长最快的市场。而海信高端产品在更多发达国家的出现,也开始让世界上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中国制造”也可以代表质量。 国际化之路光明在前 当海信用实力与品质征服国外市场时,公司的经营理念与产品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突破。 一方面,产品适应海外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海外各公司均建立起出口产品开发体系,健全了出口产品开发机制,以生产当地化为平台的推进战略成效显著。2004年,为占领欧洲市场,海信抢先在匈牙利搭建了生产基地,提高了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坚定了欧洲客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海信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凭借这一优势,仅半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与家乐福、Expert、欧洲NEC等大客户的合作,销售收入达到5200多万美元。 另一方面,企业产品的销售结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明显丰富,不仅电视、空调等传统产品大规模出口,在CDMA手机、冰箱等新生产品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明显增大。2004年,海信平板电视、数字机顶盒等高端电视的出口占电视出口收入的50%,变频空调占欧洲空调出口总收入的30%以上。 海信始终认为:国际化不是不讲代价、不计成本的,企业需要盈利,承担巨额亏损的出口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海信采用不同的开拓方式稳步推进国际化。他们将国际目标市场分为三类:对于已经有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的地区,采用建厂的方式巩固市场占有率;对于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区域,集中人力、财力树立品牌影响,以建立贸易公司的方式实现市场销售;而对于新进入的完全陌生的市场,则选择成熟的代理商进行市场渗透。通过多年的稳步运作,海信逐渐将第三类市场做成第二类市场,将第二类市场做成了第一类成熟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包括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市场、以巴西为中心的拉美市场、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西欧市场、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东欧市场、以澳大利亚为中心的澳洲市场、以南非为中心的非洲市场等市场网络,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海信。 “海信的出口业务正遭遇一个井喷时期。”海信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庆华在谈及海外业务进展时不无自豪地说。据最新统计,今年1-5月份海信累计出口北美的17英寸、20英寸、32英寸LCD电视及等离子电视高达4万多台,直接输出空调生产线一条;1-6月份公司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