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吉林满族风情拾趣之寻找失落的长白山“靰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2:32 人民网
吉林满族风情拾趣之寻找失落的长白山“靰鞡”(图)
长白山地区的靰鞡。图片由王纯信提供

  冬天在长白山中雪白的林海穿行,别有一番景象在眼前。而另外一种意外的发现,也会增添几分诗情画意。

  在长白山区通化市,有一位对长白山满族民间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叫王纯信。他和他儿女王纪,二十多年来,穿梭于长白山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搜寻散落在长白山区民间的满族文化遗存。这些年来,研究成果和民间艺术品收藏颇丰。

  在王纯信家里,保存有五双靰鞡。这五双靰鞡,每双都有一个值得写下的故事。

  靰鞡,满族的服饰,从满语转意而来,是皮制的鞋靴,多用鹿皮、狍皮来缝制,最为常见的是牛皮,结实耐穿。靰鞡的特点,是保暖性极好,长白山区的满族男子过去人人都穿。现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靰鞡已经很难再找寻到它的踪迹。能亲眼见到当年的靰鞡,是一件及其不容易的事情。

  第一个靰鞡的故事:20世纪五十年代的靰鞡

  这是一双崭新的牛皮靰鞡,鞋帮上盖有一方形蓝色印章,写有“大明泉乡木业生产合作社皮革组制”,鞋底上用毛笔蘸墨写有。7斤,8。12元字样。这标明这双靰鞡的重量是七两,售价八元一角二分。

  在当时那个时代,靰鞡的价值是按照重量计算的,以两作单位计价,选用牛背的好皮子,厚而结实,分量也重。当时这双靰鞡卖8。12元,相当于今天的二、三百元,抵的上现在的一双好皮鞋。

  在当时,穿靰鞡是宁大勿小,大一点,里面可以多楦靰鞡草,暖。民间百姓多有歌谣描绘这种情况:“抄山路,走近道,靰鞡不分号。”

  王纯信说,这是他收藏的第一双靰鞡。

  靰鞡可用鹿皮、狍皮等野兽的皮来缝制,常见的是用牛皮,结实耐磨,可穿用许多年。一双好牛皮靰鞡是很贵的。王纯信找到的这双靰鞡五十年前卖8.12元,相当于如今二、三百元,抵得上最好的一双皮鞋了。

  这靰鞡是谁缝的,这位皮匠在哪里?50年前的皮艺巧匠,至今要有七、八十岁了,还在吗?王纯信半信半疑。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2003年12月,王纯信终于在吉林省通化县快大镇找到了这双靰鞡的缝制者林风武。老人时年8l岁,耳聪目明,记忆清晰。自小从师父亲学习熟皮子、缝靰鞡。真是意想不到,这双靰鞡的作者竟然找到了。

  老人1954年在大泉源乡铁木生产合作社皮革组任组长,每个组共有五、六个人干活。因每个人的手艺水平不同,做工也有差异,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自己的“活儿”自己认得。据王纯信回忆,老人告诉他说,当时一两靰鞡—元多钱,最重的靰鞡可达12两,是牛脊背的上好皮子。这靰鞡前脸儿上的褶有说道,可以看出关东南北地域的不同款式。通化往北的长春、吉林、黑龙江一带,为17个摺,先缝出中间—个褶,每边再缝8个。通化以南桓仁、宽甸等辽宁一带,中间一个褶,每边14个褶,共29个褶。

  王纯信一一验正几双靰鞡,此说无误,纠正了关于靰鞡褶数多少缘由记述的几多误谬。

  1991年,王纯信在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一户农家,又找到了一双靰鞡。这家的主人叫彭庆江。王纯信介绍说,这双靰鞡是彭庆江的父亲留下来的,是文化大革命前生产队发的,当时劳动力每人一双,从工分中年终扣款.鞋上用毛笔醮墨写有“一队9号”字样。

  生产队发放靰鞡还是个奇闻。原来,这是便于种地时踩格子。因为靰鞡的底儿宽而平,春耕时,男人穿着靰鞡将垅台儿踩平,身后的人用锄头尖刨埯儿,再其后,妇女提着小筐撒种与培土。

  彭庆江的父亲当年没舍得穿这双靰鞡,到了儿子手中,也舍不得用,锁在了柜里。鞋里面用来装手表、项链儿、耳环之类的细软之物,成为了一个“首饰匣儿”。靰鞡鞋和首饰同提并论,可见其珍贵。

  其后,王纯信又先后在通化市和东丰县找到了第三双、第四双靰鞡。每双靰鞡均各有不同的经历,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可惜的是这些靰鞡的作者均是八旬以上的老人,多己作古。

  最让王纯信欣喜的是,他找到一双奇特的靰鞡,是用木头雕刻的工艺品,长仅三厘米。

  据王纯信介绍,那是]984年,他到通化市郊区的金厂镇田野考察时,在一户赵姓农家,老太太正坐在炕上哄孙子玩,其玩具是用一根麻绳拴着的几个小物件,上面有一个小木雕。拿到近前细看,雕的是一双靰鞡,长3厘米,宽不足2厘米,中间有小孔,可穿绳。这是块椴木,前面用阴刻的线雕出辄靴前脸儿的皱纹,两侧雕有装饰花纹,真是如获至宝。

  王纯信千方百计考证与请教,得知这是满族的民间木雕“烟荷包疙疸”。

  满族及其先民有种植烟草的历史,满族山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有吸烟的嗜好,尤以女子吸烟为最。这烟具有烟袋、烟口袋(也称烟荷包)、火镰等。烟口袋要别在腰带上,而这木雕是系在烟口袋上的“挡头”,因其小,称之“烟荷包疙疽”。它是用木头雕的,多为鹿、虎等小动物,雕一双靰鞡实属少见,十分珍贵。

  王纯信经过大量田野考察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类小木雕是由当年的民间木工雕刻的,利用山里的椴木、梨木等或软或硬的木材,少批量制作,常由货郎走乡串屯销售。由于山里人男、女、老、少多吸烟,争相购买,用来缀饰烟具。

  在集安有一齐姓雕匠,手艺精巧,能用山里的猿枣藤子雕制烟袋,取其造型扭曲、包块节结、自然中空的特点,这种烟袋为许多人珍藏。他雕靰鞡为烟荷包疙瘩,是取其“鞋’,与“邪”谐音,有避邪、吉祥之意。王纯信认为,明显这一理念受汉文化影响,但靰鞡造型却是满族独有的。

  这位齐姓雕匠,因山里人生活习俗的改变,早已歇业改为务农,其后人皆不善此道。待王纯信找到他所在的乡屯时,得知已谢世多年,时年逾八十。他当年所用的刀具均被儿子当废铁卖掉,一件无存。

  靰鞡是关东满族人的重要穿着,生活在这里的其他民族也学着穿用,抗联战士也穿着靰鞡在白山黑水老林中与日寇周旋……

  在关东民间的谜语中就有记述:“有大有小,农夫之宝里没肉,肚里有草。脸上有褶儿,耳朵不少。放下不动,绑起就跑”。在歇后语中也多有记述:

  靰鞡脚踢格格——褶子了;

  穿靰鞡进门坎儿——先进者儿;

  二百钱一双靰鞡——贱皮子;

  靰鞡草成名——宝不在贵贱。

  靰鞡和它的作者,均随着时代的进展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民族的艺术遗存与民间能工巧匠的故事,这是不可再生的活态文化,给今人、后人以无限的启迪与遐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