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分需规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5:57 法制日报 |
焦点评论 尹卫国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招生办终于舍不得放弃高考查分收费这个“大蛋糕”,一直“熬到”高考成绩公布的当日早晨才通过媒体发布查分信息和声讯热线号码,收费标准与去年相同,信息费每分钟1元。 与往年不同的是,江苏招办对有偿查分一直低调处理,前几天南京多家媒体采访省招办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尚未决定是否免费查分,不像去年早早地公布热线电话。可见,招生办的“低姿态”多少受到了来自民意的“压力”,但最终利益的诱惑战胜了民意,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有偿查分。 高考查分收取高额信息费用屡屡受到公众的质疑和诟病。此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已“安民告示”,今年叫停有偿查分,考生拨打声讯电话只收取正常的市话费,不再收信息费。江苏等省逆民意而动,继续“坐收渔利”利用查分大发横财,是与教育部门的服务宗旨和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的。 的确,有偿查分这块“蛋糕”实在太诱人了,有关部门作过统计,考生打声讯电话查成绩起码需要10分钟,花费10元,江苏今年有47万考生,每人打一个电话那就是470万进账,况且有的考生或家长会打两次甚至三次电话。另外,7月上旬,江苏还有几十万中考生也需要打声讯电话查成绩,保守估计,教育部门每年通过固定不变的高考、中考就将千万元之巨“搜刮”囊中,而所付出的成本则寥寥无几。很显然,有偿查分是一种典型的“教育暴利”,必须摒弃。可在目前国家对有偿查分尚无法律规定或制度规范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地方教育部门的自律是难以破除这种“暴利”的。 有偿查分其实质是教育部门把所垄断的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叫卖,有着腐败嫌疑。按理说,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的服务机构,向考生免费提供成绩是应尽之责,而一些地方利用考生在第一时间内急于得知成绩的急切心情,与电信联手把分数作为独自享有的“一笔横财”装入腰包,显然是毫无道理的。严格意义上讲,分数属于个人“财产”,归属权是考生,教育部门只有保管的义务,怎么可以当作商品叫卖?再退一步讲,考生所缴纳的高考费用中已经“支付”了查分的成本,搞有偿查分岂不是重复乱收费?因此,无论从政府服务职能上讲,还是从商业道德或分数所具有的“商品”属性方面分析,有偿查分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需要果断叫停。国家教育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或制度对高考查分进行严格规范,不能让各地擅作主张,借查分敛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