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作文抄袭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0:18 红网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虔诚地拜读了2005年6月27日《扬子晚报》A7—A9刊登的由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推荐的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当读到第五篇《不肯死去的心》一文时,觉得似曾相识,遂打开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出版的七年级阅读教材《新课标语文——全能拓展阅读》(七年级下),74页的《母亲的心》,发现《不肯死去的心》这篇“优秀”作文,除个别词句略有改动外,语句结构几乎与该书74页的《母亲的心》一文一模一样,相同部分达90%以上。

  高考作文涉嫌抄袭成风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1999年高考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以来,各地公布和未公布的满分(高分)作文涉嫌抄袭的不计其数。教育部门每年都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诸如诚信教育等等)加以防范,甚至在作文试题的“注意”中向考生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可为什么高考作文抄袭之风仍然屡禁不止呢?笔者以为,除了与教育机制、考生素质等有关之外,僵化的试题形式应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1999年高考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测试形式——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要求宽泛,审题的难度低,给了考生以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便于最大限度地展示考生的写作能力。较之于以往的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在发挥考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确实有它明显的优势。如果偶尔为之,话题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文测试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是有弱点的。话题作文对审题要求极低,只要与话题有关即被认为符合题意。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这就为考生背文套题甚至抄袭创造了条件。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一考就七年,这种僵化的试题形式使考生便“摸索”出了一条应试的捷径——背文套题。他们在考前背熟数篇“佳作”,到时便可从容地“套”高考的“话题”。在考场上,他们有的借用主题,有的套用故事,有的斩头去尾,有的穿靴戴帽,有的甚至一字不差地“默写”。就是这样的抄袭之作,有时竟也获得高分甚至满分,被推荐给报纸发表。尽管命题者会有时也对考生的审题加以一些限制,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话题作文本质上的致命弱点,根本无法遏制高考作文抄袭之风的蔓延。

  笔者欣喜地看到,在2005年高考中,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一些省市的命者勇敢抛弃了这种僵化的测试形式,而代之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的省市还考一大一小两篇作文。高考作文命题正趋于返璞归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作文测试形式的多样化,高考作文的抄袭之风也将随之消失。(稿源:红网)(作者:吴志平)(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