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至今犹忆伍连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4: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题书法:梁永琳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南洋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

  他为世人所知始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骇人听闻的大瘟疫

  1910年11月,一场肺疫从俄国传入中国满洲里,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4个月内便波及5省6市,死亡达4万多人,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清政府本无防疫机构,俄日又欲趁机侵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10年12月20日,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出任全权总医官,急赴哈尔滨领导抗疫。面对3000具暴露于野的疫尸,他急奏朝廷实施火葬;探明传染病源来自于旱獭,遂组织力量,在传染源头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为阻止呼吸传染,他设计并命令赶制了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被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他还争取到了包括外国传教士和地方中医的积极协助。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他采取果断隔离措施,分设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组织了3000多人投入到救护中。在回忆录中他写道:“我扮演了一个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给医生、警察、军队,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4个月后,那场噬杀了6万生灵、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传染病终被扑灭———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那年,伍连德31岁。因在东北立下的功勋,他荣获清廷特赏“医科进士”,此为中国历史上的“惟一”。伍连德在东北英勇抗疫,不但拯救了无可计数的生命,还使“防疫”、“公共卫生”的概念第一次引入中国,为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定了基础。

  其时,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惟有伍博士

  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伍连德于7岁入南洋槟榔屿英国公学,1896年考取著名的英皇后奖学金,遂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伍连德在1902年4月得到了剑桥医学士学位。与他同班的135人,只有伍一个人历经五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修完了全部课程,并且在毕业时得到剑桥大学授予的金质奖章及病理学科奖学金。1903年,伍连德获剑桥医学博士学衔。

  伍连德回到故乡开设私人诊所,主张男子剪辫,提倡女子教育,鼓励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及创办文学会等。1905年他在新加坡与林文庆等人共同创办《海峡华人》杂志。同年8月与黄乃裳之女黄秀琼结婚。“但是我始终觉得不满足,因为我总想做一点儿较大的医务事业,同时我也想得个机会为祖国服务。”1907年,伍连德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特别邀聘,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怀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生长于南洋、不谙汉语的伍连德回到中国。

  伍连德一直认为疫菌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科学是不分国界的。1910年底,身在东北抗疫一线的伍连德向清政府提出建议:邀请各国学者医生来华考察鼠疫并研讨防治方法。

  1911年4月3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今沈阳)开幕,到会130余人,其中来自英、美、俄、德、法、奥、意、荷、日、印等11国的代表35人。伍连德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他以中、英、德、法四种语言主持了会议,带领与会者参观疫情现场,会议历时26天。各国专家的科研成果以长达500页的《1911年国际鼠疫研究会议报告》(英文)出版,成为国际流行病学之经典。1983年,由著名流行病学家J·M·拉斯特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唯一被列入的中国医学家。

  伍连德在中国创立了数十个医学机构

  “我在清廷将覆的时候是一个很忙的人……”伍连德这样开始叙述他从1907年开跋的中国现代医学创业之旅。

  在伍连德的主持下,国际防疫大会通过了在中国创建几处医院的决定,其中经他发起或组织的有哈尔滨医院及其他防疫医院、东北陆军医院(奉天)、北京中央医院及为全国检疫事务所而建立的各医院。

  1915年,伍连德开始筹建北京中心区现代医院,不但争取了北洋政府的拨款,还广泛召集社会贤达慈善家投资,终于在1918年建成了北平中央医院。这所当时“国内最完美”的医院是我国第一所自己创建的综合医院,也就是今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

  伍连德深感自己一个人力量之单薄,早在1910年,就在上海报刋上征求同仁,倡议发起成立中国医师自己的学会。1915年2月5日,伍连德、颜福庆、俞凤宾等21位医师在上海南京路34号俞凤宾诊所集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1916年2月,中华医学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伍连德当选为会长。大会通过了《中国医学会章程》,并成立了编辑部、医学名词部、公众卫生部等。通过了条陈内务部,拟定促进公共卫生之方法;条陈政府特设机关,统辖医学事项;编辑卫生教本及教授法,送部审定,以备列入小学课程……从成立之初就体现了很高的起点,是中国医学史上浓重的一笔。

  伍连德在祖国辛勤工作整整30年,除中华医学会外,他还组织并参与了中华麻风救济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防痨协会、中国公共卫生学会、中国科学社等,还为收回中国海关检疫主权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发表论文300余篇,两部专著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引为经典

  伍连德一生曾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从《传染病之预防》、《陆海军参用中西医论》、《尊重医德刍言》到《中国公共卫生之经费问题》,涉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军事医学、医药管理、检疫学、中西医比较、医学史等诸多方面。他的著述多以中英两种文字发表,为上世纪初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医科学理论发展和中外学术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26年秋,英文版《肺鼠疫概论》由国联卫生部印行出版,之后《霍乱概论》又获出版,今天,这两部专著仍为国际同行引为经典。1932年,他与王吉民合撰的英文版《中国医史》出版,该书再版多次,在医界被称为“王伍医史”。

  1937年“七·七事变”,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举家返回他的出生地马来西亚,晚年著有600页的英文回忆录《鼠疫斗士———一个华人现代医生的自传》,为自己的多彩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59年,就在他的回忆录在剑桥出版的第二年,一代名医伍连德在槟榔屿溘然长逝。这位与瘟疫抗战了一生、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科学家永远地安息了。

  伍连德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

  在搜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伍连德精神不止一次地打动我们,我们惊异,究竟是什么给了他那样的毅力、胆魄、激情和智慧,创造了那么多的“第一”和“惟一”!他的语录中鲜有豪言壮语,他只是这样总结道:“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如此平实,令人想象不出当年的壮烈———放弃南洋颇为安稳的生活,举家投奔风雨飘摇的祖国;舍弃军医校长的地位,告别爱妻和刚满4岁的儿子,奔向数万生灵涂炭的东北疫区……后来数次国内烈性传染病爆发,他都冲在第一线。他就没有想到危险和牺牲?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奔走呼号,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建立最初的公共卫生基础;代表中国与世界不卑不亢地打交道;殚精竭虑地推广文明,启迪懵懂的国人……他就没有产生过厌倦和畏惧?他对后果是清楚的,但他没有退缩。谈及那段经历时,他坦承:“在那动荡不安的时期,如果缺乏信念的话,一个人很容易便会绝望到举手投降的地步。”

  近几年,伍连德渐渐被人念起,尤其是SARS肆虐时,在中国,更多的人提到了伍连德这个陌生的名字,提到了伍连德献身科学、爱国敬业的伟大精神和对人类文明的非凡贡献……

  伍连德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30日 第七版)
至今犹忆伍连德(组图)
伍连德在哈尔滨防疫所工作

至今犹忆伍连德(组图)
意气风发的伍连德

至今犹忆伍连德(组图)
万国鼠疫大会上,伍连德(一排右二)被推举为主席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