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伟大的愤青创造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5:00 青年参考

  1862年,算不得特殊年份,但对同遭西方列强侵凌的中日两国,却是个对比观察的有趣起点。6月,“洋务运动”的标志性项目“同文馆”在北京开张,同月,一艘从日本长崎出发的300吨木船抵达上海,这是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千岁丸”号。

  幕府派“千岁丸”来华的任务,基本属打探中国人如何与可恶的西洋人打交道,因为日本锁国之烈犹在中国之上。“千岁丸”本身的来历就是锁国之祸的物证:日本这海上民族,1613年就曾派船横渡太平洋抵达美洲,后完成环球旅行,但“千岁丸”却是临时自英国人手中购得,船长和主要船员均为洋人。

  当时锁国的日本,对外界的了解从其对太平天国战乱的猜测可略见一斑,多以为太平天国是朱明后人“反清复明”,曾以明军、清军称呼交战双方,更奇者,竟纷传造反的洪秀全是日本一自杀的暴动领袖转世投胎!

  强敌压境,最坐不住的是愤青,“千岁丸”上以从臣身份挤进了一大堆好奇的愤青,有的甚至是用了行贿方式获得此次机会。

  这批人是典型的愤青。除了8个幕吏,最小的18岁,最年长者27岁,然而,正是这批年轻的愤青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与那8个幕吏相比,他们抵达中国后活跃的经历,丰富的文字笔记,注定留名后世。

  《“千岁丸”上海行》一书中这批愤青的笔记,处处见愤怒。登陆上街,好奇中国人问他们是否是番夷贡使,怒,街头围观百姓嘲笑他们的衣冠,怒。这不算,毕竟两国文化同源,一旦熟悉,迎接他们的是友好热情。他们有欧洲人不曾有的待遇:被地方官私人宴请。

  真正的愤怒是,看到欧洲人在中国土地上趾高气扬如真正的主人,听得魏源的书竟在中国成绝版,眼见中国各阶层为鸦片毒害官员却束手无策,亲历中国士子见到洋人就瑟瑟发抖……为中国耻辱的一切不在日本上演,成了他们回国后改变日本最大的动力。

  仅仅是愤怒,狗也会。

  这批人中,不乏很“义和团”的人物,譬如高杉晋作,这位“明治维新”时期最著名的愤青,上海之行后第二年,就率人把英国公使馆烧了,接下来,拉上小兄弟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组建了一支“奇兵队”。抗击英、美、法、荷四国入侵军队。

  但是,高杉晋作们注定不是“义和团”,在看到愤怒时,他们看到了满清装备与西洋的巨大差距,看到了1843年开埠的上海舟楫如云,——成员中有位去过美国的人惊讶,上海竟比华盛顿、纽约更繁华。他们惊叹中国对西方世界开放后的伟绩。

  必须强调一下,中国人喜欢说当年日本从林则徐、魏源那儿取得了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但是,早在织田信长时期(明中叶),日本就从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不少西方科技,尽管幕府锁国,但“兰学”(从荷兰人那里获取的科学知识)却一直有着持久影响和传播。

  高杉晋作的笔记里,对上海的描述是有精确经纬度的,这点一开始就与拒绝接受西方科学系统的中国士子不同。高杉晋作的老师吉田松阴在看到魏源的《海国图志》惊喜地引为“海外同志”时,也批评过魏源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这恰是中国史家们刻意忽略的。

  由是之故,吉田松阴的“草莽崛起论”,注定不会有“义和团”请出王母娘娘、孙悟空附体来排外的闹剧,所以,一开始与“扶清灭洋”相似的“倒幕攘夷”,最终走向了全面向西方学习之路,看似歪打正着,实则有其必然。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时,吉田松阴的私塾竟为日本贡献了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这样的巨人。——惜“松门双璧”的高杉晋作28岁英年早夭。

  再就是,日本维新由下层愤青推动,年轻,则革命彻底,下层,则无既得利益束缚。而满清当时中兴名臣的代表曾国藩、李鸿章等,资质气度当远胜崛起于草莽的伊藤博文等人,但,老树新枝无非枯木逢春的回光返照,何得日本新树初立的无限生机!

  1862年,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们早已步入事业如日中天的中年,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们还正青春年少。那一年,随“千岁丸”抵达上海的高杉晋作只有23岁,后任海军军令部长的中牟田仓之助25岁,后与涩泽荣一并为明治时期最杰出实业家的五代才助27岁……

  这是批发愤的青年,如投身实业的五代才助与涩泽荣一,都是在亲睹外面精彩世界后,受刺激而以产业报国,一生创建企业无数,却始终不置私产。先有发愤的青年,后有发愤的国家。

  《“千岁丸”上海行》冯天瑜著 商务印书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