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建设不能断了文脉(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5: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家兴

  前不久,一位两院院士在一次工程科技论坛上呼吁:中国不能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那些在西方往往只在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在我们的一些大城市已经真的开始盖起来了。畸形建筑结构动辄要多花费十几亿元或几十亿元人民币。而土地一旦被占用,不合理的城市结构一旦摊开,就难以逆转,会给未来造成极大的被动。

  前些年,一位外国建筑专家来到中国,置身我们的城市“新景”,也曾对我们的建筑感慨: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可能是在迈阿密、新加坡或者在法兰克福,所有的高层建筑都是一样,没有各自的特殊个性,只有从文字标识上才能看出是在中国。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今天,建筑已经不仅仅被理解为人们居住、活动的处所。古今中外,人们对建筑都有经典的概括与赞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永恒的舞蹈”……这些说法,都表明了人们一个共同的认知:建筑是艺术的、审美的。

  同时,艺术的、审美的建筑,不可能脱离国家、民族、时代而孤立存在。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物质文明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智慧的结晶。阿房宫已化为灰烬,但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建筑艺术,至今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周庄古镇、苏州园林、皖南民居,雅典卫城、古罗马建筑、埃菲尔铁塔,言谈及此,莫不让人心向往之。时代不同,建筑的风格各异,给人的艺术的、审美的感受也不相同。仅从我国历代的宫殿造型特点看,汉魏古拙厚朴,隋唐豪放遒劲,两宋舒展纤巧,明清严谨方正。建筑总是这样带有时代文明、民族文化的烙印。

  我们身处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技术的革新、文化的创新,都今非昔比。我们的建筑该如何去体现时代、民族的文化内涵?城市在发展中如何张扬自己的风格、个性?

  不容否认,不少城市在建设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情况。或过分追求个性、特色、与众不同,什么新、奇、特的建筑都可以拿来,结果是,“畸形建筑”建起来了,不仅与城市整体风格不相协调,甚至连实用、经济、安全的基本要求也丢弃了;或一味地想与一些国际城市“接轨”,流行什么就建什么,只在模仿、复制上下功夫,惟独没有创新,结果便是“千城一面”,失去了城市应有的个性。

  城市建设不能断了文脉。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已成文物的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熠熠生辉;我们也应在建筑艺术史上增添新的一页。城市的快速发展,不能成为城市建筑不讲文化、个性、特色的理由,我们更应该凝聚智慧,找准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做好定位。这样,我们的建筑才不会速生速朽,成为建筑上的文化垃圾,才能将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深深定格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之中。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30日 第四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