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个头,带得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6: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编者按

  王乐义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明人和推广者,是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掀起的“白色革命”惠及全国城乡。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王乐义的典型意义有了新的解读视角。为使读者全面了解王乐义的事迹,深切感悟其先进性示范意义,在党的84岁生日来临之际,本报今天推出长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还将陆续刊发系列报道《王乐义的故事》及大型连环画《“菜王”王乐义》,并约请有关方面人士进行笔谈,以期让王乐义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在更广范围内传播,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个头,带得好!(组图)
王乐义向维吾尔族菜农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这个头,带得好!(组图)
  王乐义所到之处,播下一片绿色的希望。(图中绿色区域为王乐义亲往推广、传授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省市区)

  身着昌潍平原农村寻常可见的白衬衣黑裤子,黝黑的脸上透着山东大汉标志性的忠厚。眼前这位农民,就是被誉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乐义。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在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寿光市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三元朱村。在一间蔬菜大棚里,听完菜农王友德讲述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种大棚“发大财”的经过后,总书记说:“王乐义这个头带得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农民致富上。”

  “王乐义引发了蔬菜生产的‘白色革命’,进而引发了餐桌上的‘绿色革命’。他是蔬菜界的袁隆平!”

  刘良琪,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说起“菜王”王乐义,像在讲述一个传奇。

  情牵蔬菜,缘自王乐义对知识的渴求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强烈使命感。

  早在1978年,王乐义刚担任村支书,就“冒冒失失”闯进山东农学院请来园艺专家李正之教授,将400亩荒岭改造成了“花果山”,村民们从此吃上了饱饭,有了点闲钱。可王乐义不知足,一直在找一个土里刨金的好法子。

  当地有种菜的传统,也有不少农户用塑料大棚反季节种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王乐义不信邪,上北京,跑周边,大大小小的菜棚、温室看了无数个,笔记记了几十万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义打听到辽宁瓦房店农民韩永山的大棚大冬天能出黄瓜。大棚依山向阳,保温好,不用烧煤。1989年大年初六,王乐义就奔赴瓦房店。韩永山的家,他三进三出,撵走了再回去。终于,王乐义为百姓谋富路的真诚感动了韩永山,把“姐夫来了也没教”的技术传给了他。后来韩永山干脆“移民”寿光,和王乐义一起研究推广冬暖式大棚。

  “共产党人过去带领群众打天下,现在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致富,这个头党员干部不带谁带?”

  徐少华,时任三元朱村团支部书记。回忆起他们17名党员带头建大棚的经历,感慨万千。

  从瓦房店回村,王乐义一头钻进冬暖式大棚的研究里,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五项技术改进。胸有成竹的他召集群众开大会,兴冲冲地号召大家建新式大棚,却没有一人报名。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乐义傻,乐义贱,想带咱们去要饭……”

  支部会上,王乐义发了话:“乡亲们不愿种,那是不认识,咱不能怨人家。除了年岁大的、身体不好的,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建大棚!”

  带这个头意味着什么,党员们心里清楚:建一个棚得五六千元,一旦试种不成功,都得成困难户。但这个头,他们带定了!

  当年10月,17个新式冬暖大棚在三元朱村建了起来,17名党员像照料孩子一样没白没黑粘在棚里。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每公斤20元。入夏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三元朱沸腾了,群众眼热了,第二年没用动员,一下子上了181个,户均1个多。

  王乐义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1992年,无公害大棚蔬菜大面积试种成功,开全国先河;此后不断引进新品种,种大棚果树、花卉,搞无土栽培……去年,王乐义又与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八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达成协议,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寿光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民不出国门就能学到国际先进技术,取得发达国家认可的技术证书。

  “为推广大棚,王乐义遭的罪一点不比发明大棚少。”

  马金涛,寿光市委常委、秘书长,曾任三元朱村所在的孙家集镇镇长。

  1992年,从孙家集调到五台镇当书记的马金涛,心急火燎地请王乐义来帮着推广大棚,连续两天开了四场千人大会,讲得王乐义嗓子直冒烟。1995年,革命圣地延安要求派技术员,王乐义刚到就发起了高烧。吊瓶挂到凌晨一点多,早上吃点药他就上了讲台,一口气讲到过晌。讲完要走,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1978年,王乐义因患癌症做了直肠切除手术,从此腰间挂了个粪便袋。为推广大棚四处奔波,他默默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不便。

  王乐义同样也经历过心灵的煎熬。当初对外推广大棚技术,他不是没犹豫过。第一茬黄瓜刚下来,就有人找上门:“老少爷们儿可要指望它挣大钱了,你得把技术捂住!”

  就在这时,当时的县委书记王伯祥也来找王乐义:“我想让你把技术推广出去,一丁点儿不留,你看怎么样?”王乐义吸了口凉气,没吱声。送走王伯祥,王乐义辗转反侧:“我是三元朱的村支书不假,但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党的宗旨不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吗?”他拿定主意:向全县推广!

  1990年,寿光县成立冬暖式大棚推广领导小组,王乐义任技术总指导,挨乡挨村跑,当年建起5130个大棚。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跑遍全省,走进全国15个省市区。村里的上百名技术员则像种子一样,撒往20多个省份。

  1993年起,王乐义用3年时间在新疆各民族同胞中推广大棚菜,结束了那里一年8个月靠外地供菜的历史。王乐义的三弟王乐泉1995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的百姓都说:“这回可是小书记帮了大书记的忙!”

  “你问我最盼乐义啥?我最盼着他快点退休,我们好一块儿在家吃顿安生饭。”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真不敢相信,妻子梁文荣对王乐义就这么点要求。

  王乐义一年有三四个月在外传技术,回到村里也是忙得团团转,家里的活指望不上他。身为“大棚书记”的妻子,梁文荣却没能亲手种过一个棚,因为乐义没工夫,她一个人忙不过来。

  自打王乐义当上村支书,家里人就和“好事儿”绝了缘。1979年,王乐义把公社“戴帽”分给大女儿月荣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别人,16岁的女儿想不开喝了农药,没能救过来。到如今,王乐义已是64岁的老人,提起这,眼眶仍不由一红,自言自语道:“只能怪孩子不懂事啊。”

  其实,在王乐义的熏陶下,孩子们早就“懂事”了。老三下岗两年,卖了两年包子,没向当爹的张嘴要求安排个工作。女儿王茜、媳妇月桂都跟着娘在家种过地、育过苗。

  “以最低标准追求生活欲望,以最高标准搞好工作。共产党员如何永葆先进性,王乐义是面镜子。”

  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对王乐义如是评价。

  王乐义在村里当了20多年家,三元朱从集体积累2800元的穷窝子,变成了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集体积累180多万元的小康村。但王乐义自己并没有发财。

  这些年来,王乐义领过的奖金不知有多少笔,但花在家人身上的只一次。那是1990年,王乐义领了400元奖金,正准备交给集体,从不开口的老伴梁文荣发了话:“先别捐了,我想买个三轮车,从家到地里三里多地呢。”那辆三轮,梁文荣一直骑到现在。

  注册“乐义”牌商标后,来找王乐义合资合作的人很多,目前已甄选了6家。他立了条规矩:分红归村集体,个人一分不要。

  走在三元朱村里,乡亲们对王乐义的亲热劲儿让人眼热。85岁的王耀明老人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这是老人节时乐义给做的,村里老人都有,还发钱发蛋糕呢!有了乐义,俺们活不够啊!”

  告别三元朱时,王乐义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事,就是怎么完成好总书记的嘱托: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把教育抓好。如今这事已有了眉目:由他牵头的鲁光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即将在新疆、贵州等地开办,西部农民不用大老远跑过来,就能学到先进、实用的蔬菜种植技术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