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审计风暴遇上预算软约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6:38 大众日报

  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关于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本次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人民币,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6月29日《新京报》)

  今年的审计报告又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喜忧交集。我们感到欣喜,因为国家审计署继续忠实地履行职责,2005年的“审计风暴”依旧风头强劲,这对于严惩违规违纪人员、严肃国家预算管理规范大有助益。但是,我们更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今年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依然触目惊心,“老账”尚未偿清(国家体育总局动用奥运资金至今尚未整改),“新债”又如潮而至,审计部门似乎正肩负着“不能承受之重”。

  年年震撼人心的“审计风暴”体现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预算软约束的病症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各公共领域之中,侵蚀着公共资财管理和使用的正当性。预算软约束是指作为出资人的国家无法对公共组织(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使用资金的行为进行硬性制约。通俗而言,预算软约束意味着国家掏了钱,却管不了花钱的人,公共组织能够像花自己的钱一样花国家的钱,并且不用承担“花自己的钱”时应当承担的一切后果。预算软约束通常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国有企业的风险偏好增强,以至于忽视风险、盲目决策,最终导致经营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二是内部人控制现象蔓延,公共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利用公共资财为自己谋福利,甚至滋生出瓜分国有资产等腐败行为。

  事实表明,凡国家资财支持下的公共组织都可能因预算软约束而陷入漠视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风行的泥淖之中,最终导致公共资财的滥用、浪费与流失。只要预算软约束的现象得不到根本改变,审计监督的结果就会令公众瞠目结舌,“风暴”也不会停止。

  我们会为“审计风暴”叫好,但我们不希望“审计风暴”无休止地刮下去,因为“风暴”的存在意味着预算软约束的顽症没有治愈。我们希望,在保持审计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国家还应该从制度层面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完善国家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一是引入市场硬约束,彻底革除对国有企业进行财政“兜底”的旧习;二是引入社会监督硬约束,采取财务公开、登记查询等制度办法,实现公共资财管理的透明化,让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时刻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泛滥;三是引入法纪硬约束,建立健全严格的问责制,对违法违纪部门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有责必追、一追到底,最大限度地增加管理者滥用公共资财的成本。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