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林品牌遭多国抢注 河南向文化强省艰难跨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9:50 水母网
少林品牌遭多国抢注河南向文化强省艰难跨越(组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他高度评价该剧,指出:“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创新是不竭的源泉,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走商业化演出的道路;这台舞剧把武术和舞蹈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非常具有中原特色,哪一出戏的武打都没有这出戏好!”
少林品牌遭多国抢注河南向文化强省艰难跨越(组图)
  《风中少林》抓住少林寺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舞蹈化地将精湛的少林功夫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如歌的人间情爱和如诗的中原风情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
少林品牌遭多国抢注河南向文化强省艰难跨越(组图)
  6月24日晚7时30分,由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这是该剧推向市场以来首次进京演出。

  核心提示:6月24--26日,《风中少林》晋京演出获得成功,此前,《风中少林》与《清明上河图》、《河洛风》、《木兰诗篇》作为郑(郑州)汴(开封)洛(洛阳)文艺精品工程首批推向市场,并获得空前好评。四部大戏齐上阵的背后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的尴尬处境。《花木兰》被好莱坞拍成了动画片,西峡出土的恐龙蛋也让好莱坞受到启发,摄制成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闻名世界的少林品牌在多个国家被抢注商标。仅有的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自己消费,缺少把文化资源开发成为产业化的经济运作。

  一直以来,河南的文化开发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在这种外界动力的背景下,少林武功、清明上河图、河洛文化、木兰从军,这些公众熟知的古老文化精品被赋予全新的内涵。这四部蕴涵深厚中原文化的艺术精品承载了河南文化走向市场的重任。以此为开端,河南迈向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艰难跨越。

  四部文艺精品推向市场

  6月24日晚7时30分,由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这是该剧推向市场以来首次进京演出。

  《风中少林》抓住少林寺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舞蹈化地将精湛的少林功夫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如歌的人间情爱和如诗的中原风情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之前,该剧在河南演出多场,并组织国内顶级专家和演出厂商前来观看,获得空前好评。

  在此之前,大型舞蹈诗《河洛风》上演。该剧从洛阳悠久的历史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洛神传说、洛阳纸贵、女皇登基、牡丹吐芳等,配以诗意般的舞蹈编排、优美的旋律和现代舞美技术,展示了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文明传承。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画史上的旷世杰作,记录了大宋汴梁风光。开封市的歌舞剧《清明上河图》以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为主线,编创了一个发生在宋徽宗、李师师和张择端之间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张择端淡泊名利的个性。全剧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充分展示了浓郁的北宋文化。

  中国老少皆熟的木兰从军故事被改编成了《木兰诗篇》,通过柔板与叙事歌;快板与梦幻曲;酒歌与思乡曲;俚歌、安魂曲与终曲这些序曲的交替上演,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该剧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中适合情景表演展示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且国际化的音乐演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这四部大戏是河南省全力推出的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的首批剧目,分别由郑州、洛阳、开封和河南省文化厅负责组织,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少林功夫、河洛文化和《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融合古老的中原文化,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这四部分属舞剧、歌舞剧、情景交响音乐剧的大戏集中推出后,不但受到了观众的齐声喝彩,而且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震动,被誉为河南省文艺精品生产中的一次开创性工程。

  文化资源被“抢”下的动力

  四部大戏齐上阵的背后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的尴尬处境。一直以来,河南的文化开发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河南的《花木兰》被好莱坞拍成了动画片,河南西峡出土的恐龙蛋也让好莱坞受到启发,摄制成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闻名世界的少林品牌在多个国家被抢注商标。仅有的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自己消费,缺少把文化资源开发成为产业化的经济运作。

  在长久的等待和谋划之后,河南把文化产业的突破口选在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开封和郑州三地,在两年前组织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希望以此带动全省的文化开发。

  郑州、洛阳、开封三地各自发掘自己的“拳头产品”,郑州以少林文化打造《风中少林》,洛阳以千年帝都组织《河洛风》,《清明上河图》则是开封的象征,河南省文化厅组织《木兰诗篇》。4部重点剧目虽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各不相同,但在传达中原文化精神上都是不遗余力。舞蹈诗《河洛风》展现洛阳历史辉煌来表现城市精神;舞剧《风中少林》通过对爱与生命的讴歌同时融入少林武术来颂扬民族精神;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多点面表现了传奇女英雄的情怀;而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则通过传世名画的产生过程再现古都开封昔日辉煌。

  在专家们眼中,这四部艺术精品对河南的舞台艺术水平是一次整体的促进和提高。评论家孙广举说,“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在河南艺术生产史上是一次大胆的、勇敢的尝试,在艺术内容、形式、风格,乃至观众的审美趣味欣赏习惯等方面,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和突破,为河南艺术发展史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同时,这四部精品也为提升河南整体形象增光添彩。如《木兰诗篇》赴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首都专家评价该剧时直呼“想不到”——想不到河南如此重视高雅艺术,想不到河南会有这么宏大的气魄。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扬说,省歌舞剧院的《木兰诗篇》进京演出时,他接触了许多艺术家,都对这部作品由河南推出感到惊异,他们根本想不到河南竟会推出这样一台辉煌、大气,而且艺术形式上出乎所有人意外的艺术精品,《木兰诗篇》让他们认识了一个崭新的河南。

  6月25日,《风中少林》在北京首场演出后,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中央民族歌舞团创作室主任丁伟等十余位音乐、舞蹈方面的专家出席在文化部举行的《风中少林》研讨会,对《风中少林》的创新性给予肯定。徐沛东认为,《风中少林》在题材、舞蹈语汇、构思、舞美、音乐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都有着创新性,是近年来舞剧作品中少见的佳作。肖苏华认为,《风中少林》气势恢弘,整个舞剧的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方面的配合都令他非常满意。

  四部精品的示范意义

  从文化开发的选题上看,河南有太多可供选择的题材。在组织者眼中,作为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首批剧目的《风中少林》等四部戏,应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河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扬说,“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的一大收获是初步建立起一支音乐舞蹈队伍。长期以来,我省的音乐舞蹈演出团体、从业人数、演出场次越来越少,这与逐步开放的大环境极不相称。而该工程的实施,不但促使郑州、洛阳、开封纷纷建立起专业的歌舞剧院,各自拥有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演员,而且使艺术工作者得到了一次高起点的锻炼,使他们的艺术眼界更加开阔。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之前,我省除了省歌舞剧院外,郑州、洛阳、开封基本上没有可以完成大型歌舞演出的演员队伍。为了实施“精品工程”,郑州、洛阳、开封三市在抓创作的同时组建了艺术队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奇迹似地完成招生、培训到排练、演出。目前,三地的歌舞剧院培养了自己的重要演员,而且有些演员很有潜力。

  如今,正如决策者设想的,《风中少林》、《木兰诗篇》、《河洛风》、《清明上河图》已成为河南的文化名片,成为中原的文化品牌,也成为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标志。

  郑汴洛文化圈呼之欲出

  事实上,“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更大的空间在于融入到经济圈中,目前河南正在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而文化圈建设是其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曾在谈到中原城市群的文化建设时说,文化应是全球的先进文化与地区文化的多样发展。先进不能代表一切,如果对一些优秀地方文化、民间文化不能有力地扶植,在世界文化竞争里面,我们就要变成弱势文化。吴院士说,对地区城市体系的发展,除了要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思考外,要特别注重发挥区域城市文化的潜在力量,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城市文化网络。而文化资源恰恰是河南最大的优势。

  郑州、洛阳、开封同属中原城市群,属于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此前河南规划的沿黄旅游带的核心城市,三地均顶着古都的光环,随着洛阳到少林寺的高速路开通,三地将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圈。鉴于三城市在文化发展上均拥有核心竞争力,构筑郑汴洛文化圈或郑汴洛古都群迫在眉睫。

  放眼全国,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文化圈的建设已成为各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文化圈、珠三角文化圈、巴蜀文化圈等,这些分别依附于一定经济区域内的文化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上海的都市精神相辅相成。珠江三角洲的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该区域具有深厚而独特的岭南文化传统。岭南文化由于远离儒家文化中心,带有一丝边缘文化的味道,形成了特殊之处,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商品性和共处性。

  长三角文化圈建设由于和经济建设相互补充,形成了浓郁的现代化风貌和都市色彩,目前该地区拥有众多的重大文化节会活动,耳熟能详的便有上海国际艺术节、西博会、世博会等。

  郑州、洛阳、开封三地虽然此次挖掘出了各自的特色,但在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开发上,在和经济圈协调发展的舞台上,三地均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三城应加强文化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各自的城市品牌,共同促进中原城市群建设。

  值得期待的是,河南省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6月2日至3日河南省委中心组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进行专题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迅速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会议讨论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讨论稿)》、《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讨论稿)》将迎来河南文化产业的春天。(郑州晚报记者陈辉/文白韬/图)【编辑:傅鹏】(来源:郑州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