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彭富春:在家常早起 忧国愿年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14:34 人民网
彭富春: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图)
彭富春教授近照 摄影:刘大家

  他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德国哲学博士、武大历史上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不仅笃志学术、著作等身,而且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关心国计民生的哲学家。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诸多议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他就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富春教授。

  热爱智慧的“漫游者”

  彭富春1963年出生于湖北仙桃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两岁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虽然家境艰难,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1979年,16岁的彭富春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

  在学习文学的同时,他读书的视野不断地扩大,从文学作品开始,转向文艺理论和美学,最后到哲学。对哲学的爱使他比哲学系的学生更勤奋地钻研哲学,武大图书馆所有的哲学书几乎都被他翻了一个遍,他还坚持到哲学系旁听。1983年毕业时,彭富春留校成为哲学系的美学教师。

  1985年,彭富春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跟随李泽厚先生学习哲学与美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回武大任教。在彭富春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到哲学之乡——德国去学习哲学。他认为不去德国,他将永远游弋在真正的哲学思想之外。1991年,他决定自费去德国留学。

  留学德国的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我在德国最初的日子是我一生最黑暗的时候,所经历的是贫穷、疾病、孤独、欺骗、劳累,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和无望等。没有任何人愿帮助我,也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那时我也没有想到任何人,但我想到了神。……但我相信,神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偶像,而是人自身的精神。惟有人的精神才是人自己真正的守护神。正是凭借它,我顽强地走过了一段艰难的人生的路途。”1992年,他终于通过了德语考试,成为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一名正式的哲学博士生,师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哲学名家海德格尔的弟子博德尔教授,专门研究海德格尔哲学。

  1998年,彭富春学成归国,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一个从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老师,次年,36岁的彭富春被评为武大哲学系博导,成为武大最年轻的博导之一。

  莘莘学子的精神导师

  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李泽厚的嫡传弟子——这样的学术背景,加之过人的天资和勤奋,彭富春的学术成果喷薄而出,成为哲学界、美学界一位光彩夺目的青年哲学家。

  他的博士论文《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获得了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高度评价并于1998由欧洲科学出版社出版(德文版)。200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无之无化》(中文版)。这本专著成为海德格尔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

  到目前为止,他已撰写和编译专著8部,主持完成教育部等5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专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自1998年以来,他在国内权威期刊《哲学研究》上每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在学术界实属罕见。他提出要反对当前的虚无主义、技术主义、享乐主义,提出要对当代哲学和美学进行“无原则的批判”等诸多学术观念,被誉为“最具创造性的青年思想家”和“中国一流的青年哲学家和美学家”。

  在武汉大学,彭富春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是青年学生衷心拥戴的“精神导师”,他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茬又一茬大学生。“最伟大的漫游者是在有与无、生与死的临界点上行走的人。”他的自传《漫游者说》自述了他从一个农家少年到大学教授的奋斗历程,是他的心灵史和学习史,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影响很大。

  他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革。2001年,他推行和世界接轨的哲学教学模式,开办了“中西比较哲学实验班”。他推出原典教学,一方面讲授西方哲学的经典原著,另一方面解读中国思想的名著,鼓励学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给研究生讲课时,彭富春常常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或者德文原著。他的课堂和讲座常常爆满,很多外校的学生常赶来听他的讲课和讲座。“彭老师的思想仿佛具有一种看不见的魔力弥漫在教室,听彭老师的课,使人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学生们这样评价。他因此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教学奖等多项奖项。

  参政议政的“哲学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中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与政治不可分离,国家的文明富强迫切需要既研究哲学又关心政治的人。

  起自乡野、学贯中西、7年的海外留学生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彭富春成为一位走出书斋、积极参政议政的 “哲学王”。

  他先后担任了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民革武汉市副主委、湖北省常委员、全国中央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等职务,中国政坛上常见他活跃的身影。2003年,他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不遗余力地建言献策:

  他提出,“大中小学要开法律必修课”、“以法律保障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实施”。他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依法治国。法律意识是立法、司法的基础,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政治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宪法法律课程,造成不少人对宪法法律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法律意识淡薄。培养学生的公民和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

  彭富春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目前,我国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因素。他建议,“学校要强化心理教育”,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开设心理课程,强化关于学生人格、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教育。

  彭富春指出,当前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技术主义思想泛滥。他提出,要继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全社会的“人心建设工程”,将人心的改造与净化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任务。

  他提出的这些议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从农家子弟到哲学家,从武汉到北京、从中国到德国,视哲学为生命、以天下为己任的彭富春饱经生活磨难与精神洗礼,用他坚忍不拔的步履实践着百年武大的校训和精神——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人民网记者钟心)

  (彭富春,1963年9月生于湖北仙桃。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之后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佛光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学美学导论》,《哲学与美学问题》,《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德文版1998,中文版2000),《漫游者说》,《生命之诗》等。译著有:《哲学人类学》,《诗、语言、思》。发表论文数十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