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一棵苍老的松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6:05 人民网 |
启功是德高望重的书法家,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他真的是“不合时宜”吗?他只不过对功利看得淡一些,也不必含沙射影坏了他名声。如今,能熟读经典,遍历碑帖,深谙书法之道的恐怕没有几人,而启功就算其一。启功能书会画,作品随处可见,但他在书法的造诣远超绘画,有人称他的书法为“启功体”,可见他影响之大,扬名之远。 “启功体”自有独特之处,脱胎于颜体的浑重,却有草书的轻盈,有红肥绿瘦之感。他并不拘泥于此,事实上他的笔风多变,一幅作品中,各种笔法彼此参差,尽显流畅之美。他一般书写工整,作品看似平常,却有淡淡韵味,宛若醇香清酒,纯净朴实,久品却能尝到甘甜。但“启功体”有以下共同点: 一、朴素。启功对各家书法了若指掌,时常临摹名家之作,如王羲之、郑板桥等。他很少大笔挥舞,挥洒自如,没有张旭狂草的那份豪气,长竖与大捺往往细化,将锋芒隐于其中,服从于整体。所以,猛地一看,少了那份潇洒,却多了这份朴素光华。 二、优雅。启功继承了书法的传统,运笔流畅,或圆润、或厚重、或玉立、或轻舞,重则有力刚劲,轻则浮游留连,刚柔并济,自成一派。布局均称,肥瘦皆宜,虽然启功书写欠大气,但小处却异常精美,润笔大方,连笔小巧,在名家的精髓更上一层楼,达到超脱之界。 三、含蓄。启功写得有点含蓄,没有张扬的个性,更多地与内容结合,表达出诗情画意,在他眼里,书法并不可以随意放纵,为所欲为,书法只是一个容器,装满诗情画意的坛子。在我欣赏他的作品时,最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 启功对临碑研究颇深,并有所建树,不过这些成果也只能行里人才能受用。大凡学书法之人都要临帖,学前人如何运笔,如何挥墨,当年王羲之笔染墨池,可见其用功之深。对大师的盲目崇拜,学而不思,不肯得提倡。做学问,最怕做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是谁,历史上这样做糊涂学问的人太多,可启功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就事论是,绝不含糊,他曾多次考证,以充分的证据推翻了历来定论的《曹娥碑》之说,让书法史学家大跌眼镜。 九十多载的风雨,成了他心中痛与爱的记忆,他意志坚强,乐观豁达,就像一棵苍老的松树,含笑面对世间冷暖,对于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却始终如一,从未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