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街巷车辆乱停 火起无路可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08:58 南方都市报

  街巷车辆乱停 火起无路可逃

  面积仅有0.047平方公里的下九社区居民,热切关注身边家常事

  社区论坛

  做社区人说社区事

  荔湾区下九社区

  论坛主题:参与城市管理,创建卫生街区

  时间:6月30日下午3时

  地点:华林街曹基直街的街道社区中心门前的小广场

  档案

  辖区面积:0.047平方公里。

  辖区人口:常住居民1477户,4379人。

  建立时间:2002年,从辖内的街巷之名中挑选下九路之名而命名为下九社区。

  本报讯6月30日下午3时,本报和荔湾区华林街举办、荔湾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及区文明办协办的社区论坛第三期在下九社区举行。当日论坛现场,街坊们最感兴趣的是“社区内垃圾乱丢乱扔”,“车辆乱停乱放”以及“出租屋管理”,其中“出租屋管理”更成为大家关注议论的热点。现场男女老少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疑问,而来自荔湾区城管办、执法大队以及出租屋管理工作小组的专家们为居民的疑难一一支招。

  论坛现场

  话题1 垃圾乱丢乱扔

  街坊:如今社区内小街小巷内都设有垃圾桶,还有清洁工保洁,内巷内街卫生干净,但仍有个别居民不太自觉。“最讨厌是楼上乱往楼下扔垃圾!”建议政府推行相关政策限制这一行为。

  荔湾区城管办副主任陈革:对门前市容环境的管理,广州有相关的法规,之前有“门前三包”,后来又出台“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等。而街坊们也应该有“大局观念”,做好自己本分。

  话题2 自行车乱停放

  街坊:何婆婆说,街巷乱停放,不仅容易让小偷得手,还时时搞得路人“无处可走”!沈小姐指出,这些杂乱的停放,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比如火灾,大家就“无路可逃”。

  谭先生认为,这是大街小巷普遍存在的现象。他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制定相关法规措施来管理。

  荔湾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黄庆侃科长:交警部门对此有明确规定,不能乱停放:一方面影响自己,车辆容易被盗;另一方面更是不方便居民行走,因此街坊为自己的财产生命安全考虑,应自觉摆放好车辆。

  话题3 出租屋管理

  街坊:居民们提出一个个问题,有的咨询出租屋税金标准,有的针对不良的屋主,提出能否公示“出事”的出租屋等。

  黄小姐提出,如果发现出租屋“作假”,把居住用途的出租屋当成“小作坊”,影响了附近居民休息,那该怎么办?

  区出租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黎信坤:如果居民发现此类问题,可以反映到出租屋管理中心。他们的处理方式是:催促房东进行整治,同时会联合相关部门上门执法查处。

  社区地理

  下九社区处于上下九路的商业旺地上,然而这个社区却是“泾渭分明”,存在两种不同风情。这边厢是热热闹闹的下九商业街,那边厢是安安静静的居民住宅区,又都充满“西关风情”,这边厢是下九路的特色“骑楼街”,那边厢是西关大屋,还有青石板路、趟栊门。

  在如此“动静结合”的社区环境下,街坊们可会“叹世界”(享受生活)啦!70多岁的陈婆婆告诉记者,皆因下九路上酒楼茶楼不少,每天上午年纪大的街坊都拿着报纸,早早到下九路的酒楼“叹早茶”,午觉后有的人会去文化公园玩玩“私伙局”,有的在社区内玩玩麻将,还有的继续“叹下午茶”。

  当家人

  朱国惠 大力推动社区咨询

  下九社区的“当家人”朱国惠,2004年3月从彩园社区调来下九社区。

  下九社区给朱国惠的第一印象是,社区居民素质比较好,文化层次高,待人也热情。社区咨询活动,是朱国惠上任后的一大创意。她邀请幼儿园、区司法局、计生办以及城管有关人士进社区,为广大社区居民普及各方面的知识:为社区家长参考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法律方面的有奖问答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发资料关心居民的计划生育问题,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

  如今朱国惠已经与社区居民融为一体了。居民有事会找她帮忙,没事也会找她拉拉家常,社区“吉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几次邀请她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活动。

  人在社区

  陈玉珍“文盲”勇当“法律顾问”

  70岁的陈玉珍在下九社区是个热心人,辖内的老人家都与她相熟。用陈婆婆的话来说,她专门负责“退托”之事,“退托”即是指退休老人的相关事宜。因此陈婆婆成为众老人的“法律顾问”,每逢遇到什么养老金没办好,医疗费没收到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老人家就会找到陈婆婆,让她帮忙出主意。据介绍,陈婆婆对劳动保障等法规很是了解,还“挺懂法律”。有一次一个老婆婆就是在她的指导下,找到劳动部门和银行,把养老金给搞定了。

  然而,这么一个“法律顾问”竟然是个“文盲”,但她却又会看书读报。“奇怪吧!”陈婆婆笑着说。原来在年轻的时候,陈婆婆在厂里老师傅的指点下,读书看报,一路来便认得不少字,但是却不会写。据她说,识字快的秘诀便是“多看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郑小敏 通讯员 王峥 实习生 聂启蓉

  图:

  一位老婆婆在论坛上发言。 本报记者 方谦华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