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日火种在海沧小学熊熊燃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13:41 海峡网-厦门晚报

  有奖征文

  沦陷岁月的记忆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师生们掀起一波波的抗日宣传高潮

  “当时我们的学生不但能够在日寇的炮口下坚持学习,还掀起了一波波的抗日宣传高潮!”近日,海沧小学校长颜志斌对记者说,厦门沦陷期间,当时学校的学生因为受到地下党员的教育和组织,成为海沧抗日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时,海沧小学叫沧江小学。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海沧屡遭日寇炮击与轰炸,沧江小学一度被迫停办。到9月份,才有一名教师来到海沧,利用残余校舍改办战时民校。战时民校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战争环境,实行战时教育。一要解决小学生就读问题,二要开展平民教育。由于沧江小学处于虎头山日寇大炮射程内,距离有几千米,如果一旦白天上课被日寇发现,就有校毁人亡的危险。摸清日寇每日炮击海沧的规律后,学校决定实行战时体制:改每天清晨5点半至7点半,下午4点至6点半上课,晚上则作为成人学员上课时间。

  当时的沧江小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小学生按年段上文化课,高年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大唱《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每天清晨上课前跑步上街晨呼,提醒群众振作起来,不要忘记抗日,不当汉奸,不做亡国奴。据海沧村的老人回忆:当时沧江小学师生还深入群众宣传抵制日货,并制作纸花、花篮、刻竹板等义卖,所得的钱全部支援抗日前线。成人班则围绕抗日题材讲时事、学识字、激发群众的抗日斗志,把战时民校办成抗日宣传活动阵地。

  沧江小学师生如此坚定地宣传抗日,和当时地下党员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据海沧文史资料记载,1930年至1938年,先后有6名地下党员到沧江小学任教,开辟地下活动据点,在学生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青年时代的彭冲,当时名叫许铁如,就是6名地下党员之一。1937年春,彭冲到沧江小学任教,经常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将铅印本《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秘密借给学生阅读。后来,彭冲等人在学校奎心楼成立了海啸剧社,迅速发展为独立自主、团结进步青年的群众文艺团体。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海沧又在沧江小学奎心楼成立了抗敌后援会,海啸剧社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彭冲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巡回演出,携带抗日图片,挨家挨户宣传。1年多的时间里,海沧很快掀起了抗日宣传热潮。1937年秋,彭冲离开了学校,但学生们并没有停止抗日活动。

  据《海沧中心小学校史》记载:1939年下半年,海沧战时民校结束。学校迁址,恢复正常上课,并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教育。1943年到1945年间,学校师生曾配合海啸剧社成员和社会上的戏剧爱好者举行两次话剧公演;1945年6月间,又发动师生捐献肉粽600多个,渡海慰问困居大屿荒岛的厦门难民。

  半个多世纪后,沧江小学改名海沧小学,气宇轩昂的奎心楼依然傲立在校园。学校将奎心楼开辟为“革命传统教育室”,成为海沧青少年的革命教育基地。

  记者 汪权 通讯员 傅益平 黎明

  (厦门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