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宇宙天幕“秀”上人造天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13:56 新民晚报

  7月的星空,两出由人类导演的“大片”将一前一后“上映”,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着它们的“票房效果”——宇宙天幕“秀”上人造天象

  充满风险的史诗片——“发现”号重返太空

  美国东部时间7月1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经过2年半时间的“状态调整”后将发射升空,这将是其第31次太空飞行,也是全世界所有航天飞机的第114次飞行。美国宇航局给这次计划取名为“重返飞行”,因为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发生空中解体的灾难以来美国航天飞机首次出征太空。经过十几天的太空之旅,“发现”号将把7位宇航员送至国际空间站。专家说,“发现”号此行最大的意义就在“重返”二字上,美国航天飞机若能从此复飞,其价值远比“发现”号本身担负的运输和科研使命更重要。

  就好像每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片一样,片中的“英雄”总有一段坎坷的过去。今年4月,已被运上发射架的“发现”号再次被测出隐患:燃料箱注入燃料后表面会结冰,起飞时若有冰片脱落,那将比绝热泡沫材料危险得多。原定于5月中旬的“复飞”之旅因此被迫推迟,直至更换了外挂燃料箱后才被重新运上发射架。直到2天前,这部充满曲折的“史诗片”才最终定下档期。美国宇航的官员说:“对于太空飞行的巨大风险性,我们从来都没掉以轻心。”

  结局莫测的科幻片——“撞击者”冲撞彗星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早晨5时52分(北京时间4日下午1时52分),由“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发出、重360千克的“撞击者”,将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仿佛用4.5吨烈性炸药在太空点燃一场“焰火”。这部“科幻片”可能有5种“结局”——

  “撞击者”错过目标,科学家分析说几率小于1%。

  按预定推算,彗核被撞出一个足球场般大小的“弹坑”,溅射出的大量尘埃气体物质使坦普尔1号彗星在被撞击数小时后增亮不少,可用望远镜看个真切。

  如果彗核的组成物质比预计坚硬得多,“弹坑”不大,溅射出的物质也较少,甚至只是把彗核物质进一步压紧,彗星增亮也不明显。

  彗核若由高密度的粉末状物质组成,撞击器有可能“穿星而过”。

  彗核极为松散,在“炮轰”中分崩离析,甚至全部瓦解。

  如果你对“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炮轰”坦普尔1号彗星的经过充满兴趣,请全程关注美国宇航局的官方网站(www.nasa.gov)。

  本报记者董纯蕾通讯员汤海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