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了,高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5:07 中国青年报

  编者的话:

  至今记得考完最后一门的那天,我骑车飞驰回家。沐浴在灿烂的午阳下都觉得新奇:总算见着阳光了!一年多来早7点到晚10点钉死在书桌前,雷打不动,那是真正暗无天日的日子。

  终于甩掉了一身重负,让我们尽情宣泄一下被压抑的活力,被锁定的快乐。人生的第一个句点已轻轻圈定,让我们张扬青春。

  高中结束学生面临成长困惑 提前找寻人生轨迹迫在眉睫

  北京八一中学心理老师 张丽丽

  高三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一种逆流而上的精神。

  高中三年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高一刚入学,学生都感到高中生活比较新鲜,处于一种放松、享受的阶段。到了高二,慢慢熟悉人际与环境,才算真正进入高中生活。这两年学业压力不那么大,一些学生开始贪玩、谈恋爱、发展自己的爱好。

  可是一到高三,好多东西都需要也必须放下,包括自己的爱好、情感。因为高三是竞争特别激烈的时刻,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年都要见分晓,压力突然大增。高考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别人没有办法帮助你,必须学会自己去承担责任。

  高三也是中学生从心理上长大的一年。高一高二可以享受青春、放松自我,可是高三就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人生了,所以很多成长的艰难都发生在高三。如果从前还能依赖老师或家长,那么越往后走,学生越发现只有自己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安全度过高三这道坎儿,也就完成了一次成长,为以后再面对更大的人生挑战奠定了基础。

  不少高三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在里面时觉得很痛苦,想快点结束,快点解脱,想着高考一完就能获得彻底解放。可一旦真正结束了,则感到茫然无助。因为高考之前有确定的、直接的目标,就是考大学。高考一结束,突然间失去目标,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很多家长老师都这样教育学生:“只要考上大学,什么都会解决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考虑过今后的方向,所以高考一结束便进入新的迷茫期。所以学生最好提前对自己做长远目标的探索,不然早晚都会面对自己职业人生的问题。

  高三很艰苦,同学之间感情也很深。这一年来,彼此关系可谓复杂,既竞争又合作。但大家毕竟一起度过了这一重要成长期,所以一旦面对分离,就会很留恋。

  这是需要面对许多“残忍”的一年,心态调整不好,可能给将来留下隐患。所谓“成长痛”,只有痛了,才会真正成长。

  女儿———

  我甩掉一身转硬了的发条

  毕梦扬

  “高考已经结束了。”我猛然从考试结束铃声中回过神来。这意味着,我的生活中不再有写不完的ABCD,不再有紧箍咒似的高考倒计时,不再有父母和老师的压力。我甩掉一身转硬了的发条,在这温暖阳光充盈着的六月,真正怒放生命。是时候了,享受青春!我箭似地冲出考场,外面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18年了,终于熬出来了!一回家,又看到了那堆成珠穆朗玛峰的书桌,兴致立刻短了半截。许多同学为了泄愤准备“焚书狂欢”,但把它们卖到废品回收站似乎更实际一些。

  说干就干,估计能大赚一笔,我口中默念加减乘除,伸手去抓书。可就在我手指与书接触的一刹那,高三生活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开来:我看到了自己埋在书中挑灯夜读,看到了老师们给我们辅导时唯恐出一点儿差错的认真表情……我的心一颤,这些书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啊!

  我顺手抄过一摞文件夹,里面整齐摆放着高三的卷子。高三是用卷子堆出来的,一点儿没错。新买的文件夹由扁平胀成立体,觉得里面填充的不是纸张,而是宝贵的时间。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沉重涌上心头,我开始明白要对自己负责。走过高考,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离我远去,另一种人生在前方,等着我去体验、去搏击。我手捧着这一叠卷子,仿佛是捧着一座里程碑,让回忆为我的童年送行。

  好吧,留着,先放一边。我又抱起一本厚厚的语文绿皮试卷集。呵,真沉啊。宁姐(我们送给语文老师的绰号)教我们这一年里,最爱用的就是它,此习题集便得一爱称———“大绿”。做语文题最令人疲惫,但“大绿”还是被我的笔迹填得满满,还不时有各色荧光笔画重点的痕迹。如此认真,连我自己都有点儿感动。我仔细端详着,一页页浏览着,仿佛是在看一件绝伦的艺术品,而作者,是自豪的我。顺手翻到“仿句”那页,课堂上的一幕跃然眼前:宁姐叫一个同学仿照“不,那不是……而是……”造句,那兄台反应迅速:“教授脖子上顶着一颗光头,不,那不是光头,而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爆笑不止。宁姐眨眨大眼睛,嘴角泛着余笑:“但愿你高考的阅卷老师幽默细胞不比你少。”想到这里,我已经笑出了眼泪。高三,辛苦并快乐着,这也只有走过来的人才能体会。辛苦越多,得到的乐也越多,就像是一坛烈酒,刚喝味道不一定好,但时间越久味越醇。

  好吧,留着,再放一边。一本已经翻得很烂的地理图册出现在眼前,涛涛(我们地理老师的绰号)总要求我们把它带着。轻轻翻开,里面写满了笔记,还夹着我所有地理考试的卷子,上面留着涛涛字迹夸张的评语。从前往后翻,评语也从“不行啊要努力”到“有进步要加油”到“非常好要保持”,这是我努力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不禁得意地笑了。刚上高三时,我自以为地理学得很好,便不努力了,结果月考的不及格让我傻了眼。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努力,成绩也稳步提升,突破70、突破80、突破90,位次也由中下游到上游再到后来拿到全班第一。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成功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成功100%取决于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如米卢所说,“态度决定一切”,原来,扭转乾坤的关键是改变自己,我很高兴自己蜕变成功。高三就是一个蜕变期,能否破茧成蝶,还要看对一切事物的态度,如果不敢直面困难,便会由于无法破壳而死在茧中。所以无论如何,在高考之前,都一定要蜕变成最美丽的蝴蝶,在六月的温暖阳光中翩翩起舞。

  好吧,留着,又放一边。

  就在这拿起放下中,我几乎是把所有的书本留了下来。其实我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痛恨高三:我咬着牙与电子游戏和网络长期隔离;我忍着痛看体检表上视力从5.2骤降到4.7;我无奈地每天早上向同学和老师解释自己的熊猫眼是为熬夜所致而非化妆失败……但这一切同高三一年的收获相比,显得那般渺小。

  人们总说高三枯燥无味,但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与信赖使它变得如此美好,令人难以忘怀。

  我想,高三送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是学会告别。面对难以割舍的情感与回忆,尽量释然,毕竟昨日难再。

  父亲———

  我们全家终于熬过来了

  毕冰宾

  女儿进入高三冲刺前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年不断的考试痉挛。从上高中开始,一次次的测验排名就像紧箍咒一样缠着我们。不管工作多忙,我们两人必有一人请假去开家长会,一开就是一下午。回家后一边给女儿传达一边分析批判她的各种缺点,每次的结束语都是一句话:现在是知识时代,硕士都满大街了,你要考不上好大学就没了社会的入门证。

  女儿则立下誓言:不仅上好大学,而且要上北大清华。一是显示自己的价值,二是为母校争光,三是雪洗老爸20年前报考北大落榜的耻辱。可两年过去,她的成绩依然在中上等徘徊,不仅离北大清华万里迢迢,离其他一流大学也颇有距离。

  可这样激烈的竞争让我们束手无策。我和她母亲都是在1977年突然宣布恢复高考后磨了一个月的枪就匆匆上阵金榜题名,在那个年代也算考试能手了。但我们完全没有这种“高考持久战”的经验,面对现在的高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我们一筹莫展。想高价请家教,女儿坚决拒绝,一定要靠自己拼搏。算了,女儿宽慰我们说,就当你们是文盲吧,只管让我吃好睡好,别给我添乱就行。于是两个文盲硕士开始与女儿共熬高三,主要作用是当保姆、保健医生和陪聊。除此之外就是检查她的排名,督促她稳保前几名,奋力向高名次拱,拱掉一个算一个,拼进区里前50名能上人大,拼进前20名才能上北大清华。

  女儿从小就是个夜猫子,所以早晨必须靠我叫醒。于是我无论头天写书翻译到几点,每天6点种生物钟都会把我叫醒,迷糊着起来先喊醒她,再去做早饭。等早饭晾到温热可口时,女儿的回笼觉结束,冲进卫生间迅速梳洗,再冲进厨房,闭着眼睛将我准备的高营养早餐吞下一半,然后用食品袋将干货打包,塞进书包,风驰电掣地骑车赶往学校。直到课间,才拿出剩下的早餐细细品尝,方觉出我细心准备的都是什么内容。

  高三测验考试不断,女儿的排名忽前忽后,令人心惊肉跳。每次家长会遭到老师的批评都成了回家后怒斥女儿的导火索,车轱辘话一遍又一遍,可天资聪颖的她,排名总是不稳,这是高三的大忌。关键问题是她对此并不在意,还敢偷偷看课外书,偷着上网。好几次我半夜起来,发现她屋里有灯光,以为她在用功,其实是在自己学习新的软件应用,或者看杂志。我们大动肝火,女儿说她确实想上好大学,但烦了,不想当考试机器,不想让分数把自己折磨疯了,必须得放松。她也懂高考重要,可就是看着山一样的复习资料烦躁,天天考得痛苦,甚至羡慕我们当年复习一个月就能上大学。

  从此我们决定不再斥责和催促,每天下班回家首先要看女儿的“脸色”再问话。如果她一脸灿烂,就问;如果她愁眉不展,我们就默默地先干家务,到吃饭时再小心翼翼地问。即使再窝火,也不能发作,要忍忍忍,她已经伤痕累累了,我们不能再在她伤口上撒盐了。

  但最终我们决定开诚布公,打破这种隐忍和紧张。我们分析了她性格和爱好中所有的优缺点,得出结论:虽然她多才多艺,但不是考试高分型人才,考北大清华为母校争光的重担就留给别人去扛吧,她要做的是克服马虎浮躁的毛病,脚踏实地,争取能考进较好的名校。女儿经过多次成绩起伏的磨难,也默认了这个结论,毅然放弃了从小就做着的“水木清华”梦,决定向武汉大学冲锋,同时做好了冲不进武大,落入普通院校后怎样利用四年时间,争取毕业后考研出国。

  卸掉重负,把四年后的路都计划妥当,女儿反倒开朗轻松了。紧张的考试空隙里她还能练习一些钟爱的钢琴曲,学习新的软件,继续读课外书,积极组织班里的文艺活动,样样不落。于是我们家里会经常出现高三阶段所没有的钢琴声和合唱声。晚饭后听女儿讲班里的趣闻轶事,她们班同学的名字成了我们共同的熟人,那些老师的绰号如宁姐、涛涛、范大姨儿等如雷贯耳,成了我们家的亲戚。

  高考那两天,女儿自信轻松地走进考场,又满脸灿烂地走出考场。我知道,不管能不能上武大,她一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会考出自己平时的成绩。我们心里虽忐忑,但绝不问她,只让她吃好喝好休息好,逗她开心。事后女儿告诉我们,她的轻松是装给我们看的,其实她知道自己哪部分没考好,但为了不让我们急出个好歹来,她就天天灿烂地冲我们笑。听了这话,我们释然了,也很感动,知道她这关键的人生一步算是迈出去了,我们全家的高三算是熬过来了,虽然今后的路还漫长艰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