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旧京绝活“杠箱会”将失传 传人尚存一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17:06 新华网

  说起踩高跷、耍中幡、扭秧歌,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说起同为清代皇宫“内八档”之一的“杠箱会”却没多少人听说过。近日,崇文区崇外街道在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申报时,发现了这种古老花会形式最后的传人———85岁的隋少甫先生。

  清代皇宫里有八档香会,称为内八档。分别为兵部的杠箱、礼部的中幡、户部的秧歌、工部的石锁、吏部的双石、刑部的棍、老太府的花坛、掌伙司的狮子,这些花会形式从皇宫逐渐流传到民间。杠箱会在清乾隆年间盛行,然而在1874年,慈禧为同治到妙峰山乞福之后,杠箱会表演就此绝迹。

  杠箱会属于民间走会的项目之一。所谓杠箱是长约80厘米,宽、高各50厘米的木箱。木箱四周绘画着一些戏剧人物,上方挂有会旗和小铃铛,中间用竹竿穿过。杠箱会表演时,通常由8个人抬着4个有铁环的箱子,抬箱者有时翻跟头,有时跳着走,有时换肩,但做动作时手不能碰竹竿。

  据隋老先生介绍,杠箱会是内八档中惟一一个“半真半假、半公半私”的节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围观群众可以向杠箱官当街告状,所告之状可以是逗乐的玩笑,也可以是真正的案情,如果告的是真案子,杠箱官当即就可以写押票,派人去捉拿案犯。

  由于“杠箱会”多年没人表演,而隋少甫先生年事已高,目前崇外街道正在对这一即将失传的花会形式进行抢救和保护。隋老先生说现在要恢复“杠箱会”一是需要钱,二是需要人。隋先生感慨现在想学这门手艺的人太难找了。他说年轻的小伙子练上几个月就可以表演,但现在的年轻人只喜欢唱歌跳舞,对“杠箱会”不感兴趣。(李莉)(来源:北京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