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把缺憾留在蓝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23:57 红网

  近日,“神舟”五号火箭发射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向记者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里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已卸下火箭系统总指挥的重任,老航天人依旧心牵挚爱的航天事业。谈到日益临近的“神六”发射,黄老说自己不赞成杨利伟再次上天,理由是:国家同期培养的还有14位各方面也很优秀的宇航员,这笔巨大的资源不应该浪费;再者杨利伟此前的航天经验是全中国的宝贵经验,中国航天史上再刻上其他宇航员的名字,何乐而不为?据他透露,目前已选拔了3组宇航员进行发射前的选拔培训,两两一组,两人之间默契程度是最重要的考核依据,不管其中之一各方面条件多出色,也要受牵制于搭档状态。至于杨利伟是否在这个6人名单中,黄总说“不便透露”。(中新网7月3日报道)

  对于黄老的这种“不便透露”,笔者无话可说,因为这属于国家的秘密,“神州六号”未进入发射状态,宇航员的出征就存在着变数。但不管怎样变,不外两个可能,要么杨利伟与其他宇航员一起“重返蓝天”,要么与这次宇航无缘。笔者以为,在当前中国宇航技术尚不具备绝对把握的情况下,随便对将杨利伟拒之门外是极不明智的,有可能从此留下永久的遗憾。

  诚然,就中国当前的宇航员而言,娇娇者不乏其人,其中相当一些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素质。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倾向于让“杨利伟出场”,因为杨利伟已经经过了一次宇航,他在这方面已经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对宇宙飞船在空中的运行状态有着更为直接的现场感受,不出现问题便罢,一旦出现问题,杨利伟则可以运用自己的“空中智慧”随时“化险为夷”。其他人虽然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毕竟没有参加过真实的太空飞行,在遇到“紧急状态”时,很有可能“不知所措”,这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来讲无疑增添了不少的变数。

  我们知道,宇宙航天是一项极具风险的事业,很多情况下,即便在陆地上模拟若干次,也很难保证在空中不出现意外,世界航天大国俄罗斯、美国都曾发生过航天史上的“不测事件”,尤其美国“挑战者号”的空中爆炸,至今仍给人们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这几年,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得世界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刮目相看”。然而,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切不可麻痹大意,一旦发生事故就将是灾难性的,在这方面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杨利伟经过了第一次宇宙航行,他对太空的情况已基本了解,他过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对太空的应变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为保险起见,在下以为让杨利伟再来一次“太空旅行”不失为明智之举。实践证明,宇航员不仅不要过硬的身体素质,更不要老道的经验,而这些非杨利伟所莫属。如果我们经过了多次的“太空旅行”,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派不派杨利伟“再游太空”似乎无关紧要,问题是我们的“神州六号”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次太空旅行,我们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不允许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在身体素质、技术要领的掌握上,如果杨利伟稍逊于其他人,不让他“再度出山”人们应当予以充分的理解,如果杨利伟与其他人相比“旗鼓相当”,最好还是派杨利伟“再度出山”为好。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在科技投入方面十分有限,容不得我们的“穷折腾”,造一个航天器动辄几亿元,不能随便让它出现“意外”。另一方面,从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上讲,让已经有着相当成功太空飞行经验的杨利伟“退居二线”也是很不明智的。为了培养一个宇航员,我们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杨利伟的“处女航”也便是他的“告别航”,这很让人难以接受。杨利伟的太空实践已充分证明,他是合格的宇航员,他的太空地位目前尚无人能匹敌。因此,本着一种应有的安全意识,让杨利伟再次“遨游太空”不仅是我个人的美好愿望,恐怕也是不少人的美好愿望。太空旅行不留遗憾是全体国人的共同祈愿。(稿源:红网)(作者:李红军)(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