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意:为时代进步插上翅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1:29 人民网-华东新闻

  “2005年海上海青年创意大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上实发展”曾在房产开发中以“创意”为主题定位,获得市场好评。在绿色生态、运动健康等主题已屡见不鲜的房产市场,“海上海”创意社区显得独树一帜。

  “海上海”地块原址是上海工具厂,位于被上海人称为“下只角”的杨浦区,但是,“海上海”社区却要创造上海居住文明中的“精神文化上只角”。现在的“海上海”,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三大部分:创意生态居、作为创意产业基地的LOFT(仓库、阁楼的意思。这个词在20世纪后期演化为时尚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之意)办公楼和创意商业街。

  创意产业:新经济的巨大引擎

  某网络杂志近日公布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苹果电脑以全球热销的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荣登榜首,这一结果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其主编则明确指出:iPod是创新、技术和设计的完美结合,这正是“苹果”制胜的最根本原因。

  该网络杂志要求参与者评估某一品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不是量化该品牌的具体价值。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决定一切,也不再是信息革命时代的技术万能,悄然兴起于世界各地的创意产业,正引领人们进入“创意经济”时代。

  20世纪90年代,英国最早将“创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并且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布莱尔1997年当选英国首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自担任小组主席。到2001年,根据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

  伦敦已将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来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一切都在预示:创意正在改变世界,一个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创意上海:原创精神值得期待

  上海,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但人才集聚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上海,创意产业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获得空前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在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找到了一方沃土。2004年9月16日,杨浦区政府宣布,将以上海知识产权园为中心,在杨树浦路沿线建立3个为创意产业度身定制的创业基地,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海上海”将是创意产业基地的代表。国内首创的LOFT办公楼,室内采用3.4米到6.5米的挑高,以平层、错层和复式的结构,形成内部高大、开阔的空间,将创意产业与现代商务合成一体。创意商业街中的“海上讲坛”,各种创意思想都可以到这里来展示;“海上剧场”采用了世界顶级的小剧场设备,未来将是先锋戏剧的演出场所;“海上会馆”作为多功能展示厅,为创意产业人士提供展示其作品的空间。“海上海”社区,将为创意产业和从业人员构建一个充满想像和无限可能的空间,不断演绎创意的故事。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创意产业在规模、产值及创新意识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而这恰恰是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创新意识滞后、创意人才匮乏,导致作品多模仿,少原创。

  因此,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本土原创精神和原创作品的发扬光大。“2005海上海青年创意大赛”,向所有16至40岁的青年敞开了一个恣意挥洒的舞台。正如大赛宗旨所言:让全社会感受创意的独特魅力,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激励、培养新一代的原创意识与创造能力,发掘青年创意人才;展现、推广“面向世界、海纳百川、植根传统、畅想未来”的人文精神。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04日 第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