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论摘编7.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3:40 舜网-济南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在政治体制改革

  李秀潭在《学习时报》刊文说,从政治上说,要实现和谐社会,关键是让各个社会阶层、特别是主体阶层,有它的渠道来参与对制度和政策的制定、监督及完善过程,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制度。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八亿农村人口的大国,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村人口(包括进城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程度如何,是衡量国家政治生活开明和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根本的问题是寻求建立一种使农民能够成为现实政治的积极参与者的制度和机制。这是解决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严重社会问题及社会冲突,比如矿难、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建立一种公平的政治机制,才会达到政策上和制度上的平衡,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而这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完成。

  决策错误只错一次

  程序错则会次次错

  《人民日报》报道说,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日前在全省《行政许可法》配套制度建设现场会上说: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比一下,十五大报告提的是“制度化、法律化”,没有“程序化”。我认为,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已深刻认识到“程序”的重要性,不但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一件事总有过程,有成本高低、时间长短之分。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爱听洪昭光讲保健,他说先喝汤、后吃饭,既营养健康,又利于减肥,而我们习惯先吃饭后喝汤,所以容易长胖。同是吃饭喝汤,过程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我们通常只重视最终决策内容的合法,不重视程序合法,这是本末倒置的。要知道,决策错误只错一次,程序错则会次次错。

  理论创新要

  面向现实问题

  吴立中在《中华读书报》刊文说,理论创新要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性,富于创造性,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我们在理论反思过程中以质疑、探寻的态度审视主客观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是拷问现实、辩证思维的基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印象是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面前马克思主义丧失了解释与指导实践的能力,逐步地被“教条化”、“边缘化”,吸引力不断下降。我们大谈“实践”,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实践却始终搞不清楚;我们批判现实,但是却始终抓不住关键问题,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正是敏锐地看到这一状况,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提出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分析,寻求问题求解的有效路径,避免弃社会关系的客观性于不顾而仅仅满足于从道德上指责现实的隐性唯心主义倾向。

  抽样调查17所农村中学显示

  初中平均辍学率达43

  %《中国青年报》报道,“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农村仍存在着严重的辍学现象。课题组在以乡镇为样本的抽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最高的为74.37%,平均辍学率约为43%。目前,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2001年,全国初中的升学率平均为53%,但城市里的初中升学率达70%、80%、90%不等,有些城市的初中升学率达100%,而农村的初中升学率是30%、40%不等,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升学率甚至不足30%。

  政策是造成教育

  差距拉大的主因

  《中国青年报》报道,“政策原因是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在日前结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课题组认为,很多教育差距的缩小需要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很多教育差距是由政策本身造成的。这些政策有些制定的时候就存在偏差,有些制定这些政策时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些政策已经不能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些政策经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进。这些,理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些政策中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或者可以称为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

  农村青年政治意识增强

  《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农村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民主能力普遍提高,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调查发现,农村青年的政治知识日益增多,政治热情明显增强。近85%的农村青年选择通过收音机、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外界新闻,仅15%的人对外界时事不关心。58.1%的农村青年对事关农村政治经济生活的《村委会组织法》比较熟悉。问及“您是否知道自己在村委会选举中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时,14%的农村青年表示很清楚,60.2%表示知道一点;75.3%的农村青年知道村委会必须经过选举产生才合法;确切知道在本村谁是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者,占调查对象的50.5%。调查同时显示,多数农村青年开始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回答“您认为村干部应如何产生”时,71%的被访者认为“由村民选举产生”,17.2%选择“上级定好候选人,由村民投票”,8.6%选择“上级确定考察对象,征求群众意见,然后由上级决定”,仅3.2%的人选择“直接由上级任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