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携手共建大家庭(专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5:5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携手共建大家庭(专访)(图)
本报记者 宣宇才 刘超

  作为亚洲开发银行负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副行长,曾经担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的金立群(见上图)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召开前夕,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谈及亚行在启动和协助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金立群指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存在着地理上的独特性,即各国在自然和地理条件上联为一体,然而却存在着克服天然屏障、加强经济互通性的迫切需要,这一直是亚行关注的重要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亚行于1992年倡议发起了GMS合作机制,以期进一步促进湄公河沿岸6国密切经济联系与合作,减少贫困状况,将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成一个繁荣、公开、更加密切融合的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亚行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诚实的中介”、对话和联合融资的催化剂,也是项目的主要出资者。金立群强调,亚行对于GMS的巨额投入能够有力带动其他资金渠道,亚行协助次区域各国制定GMS发展规划同样收效良好。

  展望GMS合作的未来,金立群强调亚行将通过重点关注“三C问题”来进一步改善整个次区域的生活质量——加强连通性(Connectivity)将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形成次区域公路、电网、通信等网络;提高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将有利于整个次区域形成可持续的活力;增强共同体意识(Community)则构成了次区域合作的基础。这三个“C”构成了7月4日举行的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确定的次主题:加强连通性,提高竞争力,建设大家庭。

  在金立群看来,这种“大家庭意识”或曰“共同体意识”是促使我们实现共同目标的保障。他举例说,本次领导人会议将签署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附件及议定书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这将有力打破阻碍跨境流动的无形壁垒,有力配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战略与规划》的落实。然而次区域的共同体意识始终淡薄的话,这些措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将很难得到充足回报。亚行在GMS合作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将各国参差不齐的政策水平逐步提高到相近的政策层次上,以提升次区域的共同体意识。

  谈及跨国河道合作机制中著名的“多瑙河经验”借鉴价值问题,金立群承认,亚行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中确实参考借鉴过一些国际河道的治理经验,但是这些地区总体经济水平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之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比拟的差距。例如次区域贫困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地下水开发过度、地表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较高的人口环境成本和不同于其他国际河道的独特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合作解决。

  抚今追昔,金立群不由回想起13年前亚行启动GMS合作时“战争硝烟未尽,动荡余波犹存”的低起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能够捐弃前嫌,携手发展,这本身就是共同体意识增强的结果。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意识到:共同发展、全面合作才有出路。金立群强调,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真正的主人翁应当是沿岸6国,因为能够增进GMS合作活力的主要是6国本身。然而在6国携手共建GMS合作的过程中,也并不排斥外来的资金投入与合作。因为GMS不是排外的合作。它不但是6国之间的合作,而且更多的是亚洲地区的合作,包括与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这个过程是完全开放的。

  作为中国财政部的一位前高级官员,金立群的“双重身份”是否会给他带来“偏爱中国”的非议呢?金立群对此问题笑答道:“我在亚行主要主管东南亚等地区,并无此嫌,但是我确实在推广着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他自豪地指出,中国25年来的发展历程证实了GMS机制也必须保持对外开放的胸襟。回想中国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初,国际经济组织要求中国提供货币发行数据等主权资料曾颇令中国政府为难。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充分证实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证明了对外开放只会增强而不会削弱国力。在GMS合作中,这种不固守传统观念、保持开放心态的“中国经验”同样值得推广。

  (本报昆明7月3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4日 第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