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田出口基地的启示(车市周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5: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政

  6月24日,150辆本田JAZZ(国内称飞度)轿车从广州新沙港装船运往欧洲,本田出口工厂正式拉开了批量出口的序幕,今年计划出口1万辆。

  合资企业整车批量出口,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在2002年,上海通用就开始向菲律宾小批量出口商务车GL10;2003年,上海大众POLO也曾经出口澳大利亚。但是,真正实现整车大批量出口,而且专门为此建立出口基地,本田还是第一家。

  目前,国内轿车市场增长趋于平稳,竞争日渐激烈,车价逐步与国际接轨。一些企业在车市“井喷”年代超前规划的产能,陷入了放空的尴尬局面。而销量增长达不到原先规划的目标,企业在形成规模效益、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自然力不从心。这也是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实施了成本控制计划,却依然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其实,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角度考虑,拓展海外市场,从短期看是国内汽车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可行之策,从长远看,则是中国汽车工业顺应全球汽车产业转移大势,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然而,实现大批量出口一直是国内合资企业难圆的梦。因为,跨国公司先前的种种战略布局,都是为了在中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利润。让合资企业成为出口基地,一来会扰乱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二来也不符合跨国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毕竟,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大多是独资或控股企业。

  国内第一家由外方控股的出口型整车制造企业———本田汽车(中国)公司,却探索出了另一条可行的道路。该出口基地由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出资55%、10%、25%和10%组建,是本田目前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家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公司,目前规划产能5万辆。也正是因为有了“出口基地”这张“王牌”,该项目既突破了过去“汽车产业政策”中关于整车企业中外双方股比50∶50的限制,也打破了跨国公司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不得超过两家的有关规定。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本田出口基地的模式,也被正式认可。

  本田在市场选择方面也颇有讲究。2004年,本田汽车在欧洲的销量为32万辆,其中,在英国的本田工厂年产能只有20万辆,其余全部从日本出口,这中间包括7万辆JAZZ。在欧洲战略布局尚未完成之前,选择中国替代日本出口,不会影响其它子公司的利益。

  此外,选择人工成本远低于日本的中国作为加工基地,通过与广州本田实现零部件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两家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确保出口车型价格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广州本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跨国公司,能否借鉴本田模式,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外方控股的纯出口企业,借用合资企业暂时放空的产能,选择尚未完成布局的新兴市场作为出口目标?在中国市场正处于谋篇布局阶段、后劲十足的跨国公司,如果像本田一样有长远的眼光,又何必为突破股比和合作伙伴数量的限制而煞费心机呢?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4日 第十六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