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漯河理科“冠军”为何出现俩版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6:1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漯河理科“冠军”为何出现俩版本(图)
看点提要

  漯河市的两个高考生,均被各自所在的学校宣称为该市理科高考“冠军”。为什么会有两个成绩并不相同的考生被同时宣布为“冠军”?到底谁是真正的“冠军”?各个学校不遗余力地争夺高考“冠军”,其目的何在?

  “争夺冠军”之事件

  理科“冠军”成了谜团

  最近一段时间,漯河高中三(6)班的毕业生张栋在一些媒体上频繁出现。今年她的高考成绩是676分,被称为漯河市理科“冠军”。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媒体的文章中介绍说,临颍一高今年的高考生屈焕成以665分的优异成绩,荣获漯河市理科“冠军”。在漯河市区和所属县的一些主干道上,“热烈祝贺我校学生某某某荣获今年高考某科冠军”之类的鲜红过街条幅,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

  为何会同时出现两个“冠军”?到底谁是真正的“冠军”?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漯河市教育界有关人士。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屈焕成的高考成绩是665分,这是高考试卷上的实际分数;张栋高考试卷上的实际成绩是656分,但她因为是省“三好学生”,按有关政策可加20分,最后的成绩就是676分。

  看来,两个“冠军”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确定的,两所高中都宣称自己的考生荣获“冠军”,其中各有各的道理。在记者采访的多个学生家长中,赞成张栋和屈焕成是“冠军”的各占一半,同时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宣传“没什么意思”。

  “争夺冠军”之背景

  各家高中竞相宣传

  在漯河高中和临颍一高争夺高考“冠军”的同时,漯河市的一些高中也在用关于高考的各种数字大做宣传:A校说自己今年在高考中获得上线率N连冠,B 校说其毕业生获得高考“冠军”的概率N年蝉联第一,C 校说本校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最多,D 校说自己的上线率连续N年增幅最大……有的学校还搬出此前毕业于该校、目前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者来呐喊助威。

  7月3日,记者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所高中宣称荣获漯河市高考19连冠,夺得漯河市文理双“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另一家网站还把这所高中去年的宣传词“重播”了一遍:某高中高考成绩居全省高中之首,重点上线人数是漯河其他重点高中的2倍或3倍……面对荣誉和成绩,校长谦虚地说,山外有山,创建示范性高中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力争3年内成为全省示范性高中。

  “争夺冠军”之原因

  宣传目的为争生源

  这么多高中都在宣称自己是“第一”或“冠军”,不惜财力物力大打宣传战,一时间,漯河市民被“轰炸”得“晕头转向”。作为一名知情者,某高中的张老师一语揭穿了这场宣传战背后的“天机”:“冠军”争夺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争生源,为争择校费和上级拨款。

  据了解,为争取优秀初中毕业生和高考中的高分落榜生,每年高考过后,漯河市的不少高中便会不惜重金挤上当地媒体,宣传其高考上线率等,以此来证明该校的教学质量上乘。生源爆满,学校一方面可以赚到大笔学费,同时还能为其争取上级拨款扩容增加砝码。一教育局人士表示,学校为争生源争夺“冠军”并大打广告的做法,偏离了办学宗旨,让人觉得好笑,对于高考“冠军”的认定和宣传,有关部门应对各学校给以指导,以免产生异议和负面效应。

  “争夺冠军”之说法

  炒作“冠军”显然不妥

  “高考成绩和国内名校的录取书,对于漯河高中推出的‘冠军’张栋已经意义不大,此前她已经凭借优异的英语托福成绩和综合素质,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并享受4年的高额奖学金,她将选择到国外读大学。”一名老师告诉记者。但不愿四处宣传的张栋似乎也左右不了局面——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座谈会邀请等,她有时候也不得不“闪亮登场”。

  一旦成为高考“冠军”,一个普通中学生很快会变成一些商家眼中的香饽饽。一教师告诉记者,过去凡是成为高考“冠军”的学生,面对商家做形象代言人或出席种种宣传活动的盛情相邀,他们一般很难推却。一些学校还邀请“冠军”与学生和家长接触,回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出场的“冠军”一般会收到一笔“奖学金”。即使“冠军”不愿出面,家长也难抵御这些诱惑。

  漯河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家长、老师、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此予以关注,本在情理之中。但各个学校把大量财力物力投入到对高考成绩的宣传中,显然有些不合适。

  首席记者刘广超文图

  责任编辑:李胜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