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画地为牢到合作共赢 三峡旅游呼应重庆宜昌联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6:5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4日电 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三峡旅游呼应汉渝联手,三峡之争从画地为牢到合作共赢。

  报道说,7月1日,三峡大坝坝顶首次对游客开放。三峡旅游是指从重庆到湖北宜昌648公里的范围。从行政区域划分上看,重庆拥有巫峡和瞿塘峡,再加上其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因此,重庆一直在三峡旅游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处于宜昌境内的三峡大坝越来越成为海内外游客必看的旅游热点。大量的客流,使得处于三峡下游的宜昌不再平静。宜昌人认为,三峡旅游重心东移是大势所趋,新三峡旅游时代到来了,宜昌应取代重庆,成为三峡的旅游中心城市。

  2003年,宜昌举办了中国宜昌长江三峡旅游节,推出“新湖北,新三峡,新宜昌”的主题,宣传宜昌将成为新三峡旅游中心城市的观念。重庆也不甘示弱,在朝天门码头举办了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首届世界大河歌会,推出与宜昌相似的主题:“新重庆,新三峡,新旅游”。此后,为了谁来坐三峡旅游市场的头把交椅问题,重庆与宜昌的争夺愈演愈烈。

  双方都囿于行政区划,结果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为了争夺三峡旅游市场这块肥肉,大家都走了封闭的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了急功近利、无序竞争的格局。

  据介绍,三峡旅游热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出现过3次,但由于彼此画地为牢,导致秩序混乱,品种单一,每次旅游热过后,都没有使三峡旅游持续发展。在游客数量最多的2002年,三峡游还是游客投诉最多的全国旅游景点。

  更为致命的是,为争夺游客,出现了掠夺性开发。伴随三峡几次截流,双方旅行社纷纷推出“告别三峡游”、“三峡绝版游”等来招揽游客。这些推销虽然带来短时间的人流高峰,但对整个三峡旅游,无异于杀鸡取卵;加上一些海外人士还有“长江截流后,三峡已被完全淹没”的成见,这些都影响着三峡旅游业的发展。“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夺战终于平息下来了。”导游小许说,双方都明白了,与其争个鱼死网破,不如进行区域合作,共享资源。“两地都有意避开新旧三峡之争,力图共同打造旅游金牌‘永远的三峡’。”

  据了解,2004年9月6日,湖北省和重庆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决定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旅游完整品牌,共建“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今年2月,重庆的万州、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宜昌、秭归、恩施等13个市区州县,组成跨行政区划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联谊会,并达成了6点“宜昌共识”,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宜昌和重庆,不仅不再为敌,而且深化了合作。宜昌市一位领导说,想独占三峡资源是不可能的,大家联合起来,会利用得更好。在不久前召开的宜昌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宜昌提出了“呼应汉渝”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主动承接武汉城市圈和重庆都市区的市场、技术、人才、品牌等辐射,一方面借助区域内水电、旅游、矿产等资源,与武汉、重庆形成经济上互补,拓展合作空间。

  宜昌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曹水兵形象地将“呼应汉渝”战略形容为:“以前是把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现在是把自己的好东西主动拿出去,换来共赢的合作。”(甘丽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