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外贸部长:开放的中国更宽容、更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9:46 人民网

  法国新任外贸部长克里斯蒂娜·拉法尔德女士即将到北京为“法兰西,生活的家园”展览揭幕,并访问中国。她还将与中国有关方面的领导人会见,共商合作事宜。临行前,拉法尔德女士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此行访问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拉法尔德:我到中国访问主要是为7月5-9日在北京举办的“法兰西,生活的家园”住宅与装饰展览揭幕,并会见我的中国同行。这个展览在中国商业部同行们的关照下,召集了一百多个法国展商。展览既有传统也有创新,我想这是介绍“法国式”生活质量的好机会,也是法国文化年的重头戏之一。而在我与中国政府的会谈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如何扩大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尤其是中国目前需要的大型项目设备领域。

  记者: 你对中法双边贸易关系如何看?

  拉法尔德:我们的贸易交流有活力。2002、2003和2004年,我们双边贸易额年增长都达20。当然我们在中国购买的要比卖给中国的多两倍。除了双边贸易额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贸易的活力与项目的具体内容。

  记者:中法双边贸易的潜力在什么地方?如何保证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

  拉法尔德: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我们的交流加强。但是中国在法国年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只有3.2%。因此,其潜力还十分巨大!希拉克总统曾确立了两年内将法国中小企业在华出口翻一番的目标。我的前任曾在2004年提出一个特别行动计划,准备在2005年加强(法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集体行动。预计,仅2005一年总共将有1000家法国中小企业来考察发现中国。

  记者:你如何评价有关纺织品问题的解决?

  拉法尔德:6月10日欧盟曼德尔森委员与中国商业部长簿熙来达成的协议证明:欧洲与中国知道如何通过对话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我祝贺这一协议将中国的出口增长一直排列到2008年,这将使欧洲的纺织业能够逐步适应,并避免让中国成为保护措施的目标。我们达成的这一协议具有昭示的意义:欧盟一直反复说明它提出此问题只是以可靠的统计为基础,并在4月份已将与中国政府交换意见时作为参考的统计分析依据公布于众。伴随双方良好愿望的透明度有助于在短时间里达成这一协议。

  记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你能否提供些建议,除了利用成本较低、有一定竞争力的的人力资源外还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可走?

  拉法尔德:看看中国迅猛发展的势头,我不认为中国需要我来出主意。不过,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科研和开发、高等教育投资是保证长期增长的最佳途径。

  记者:为什么法国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在中国市场上却排列靠后?

  拉法尔德:法国在中国的外国合作伙伴中的确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不相称。我们可以作得更好!有两个领域已引起两国政府的特别关注:一是两国中小企业的合作,二是中国需要的大型项目,法国一再表示准备为此转让相关的技术。我可以举例如核能、公共交通、铁路、饮用水及废水处理、航空等。我们是欧洲国家中对华出口大型项目技术的第二大供货者,位于德国之后,名列英国和意大利之前。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我们也是名列第三。我们目前在华有1000个投资合作项目点。雇用了15万人。

  记者:请谈谈你个人更喜欢的是一个开放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贫穷的中国?

  拉法尔德: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这一发展广泛地依靠了对外贸易,它占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它也依靠了外国企业的贡献,这些企业占了中国外贸总额的近一半(进出口)。因此,可以说,选择对世界开放对中国尤其有利,对外国也有利,因为它们参与了一个经济大国的成长。中国的崛起就意味着贫困在世界大范围的减少,而且我想,它也意味着一个更开放、更接近其它国家、更宽容和更自信的中国。

  记者:象中国和法国这样具有丰富悠久历史的国家,如果不开发利用它国更便宜的资源,如何面对日益深入的全球化?

  拉法尔德:全球化的确加强了许多领域的国际竞争,但这一全球化不应仅仅是追求低成本。否则,使用劳动力的经济领域将会消失。历史和文化资本,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设计也是同样的重要。

  记者: 纺织品问题的解决向我们提示,相互合作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好办法,你能否向我们描述一下双方未来合作的前景?

  拉法尔德: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法国很长时间以来就认为,一个繁荣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大家都有利。近些年来,在一些重大战略利益问题上,法国对中国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在一些区区小事之外,我们两国还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法中文化年的巨大成功证明了,我们两国人民对生活质量有着相同的观念,都有对对方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好奇心。比如,我就对中国旅游者对法国的兴趣日益浓厚感到惊讶。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征兆。(人民网巴黎7月2日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