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福州中考成绩预计16日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9:50 东南快报

  新课改试卷:重人文重实践

  今年,福州市中考首次采用了市区和八县(市)两套试卷。其中,六城区采用了新课改教材命题中考试卷,而八县(市)仍沿用旧教材命题。今日,本报特邀请了福州市教育界权威人士为你详细解读课改试卷特色。

  据考生反馈,课改试卷考得非常活,许多方面都涉及到了实际运用。比如说化学考试,不单考了方程式,而且还考到了怎么灭火,怎么预防煤气中毒,怎么预防环境污染等;而地理考试里面,则考了福州的一些地理常识,比如十八重溪在什么县,石竹山位于什么市等,都是学生平常接触到的。

  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语文试卷保留三大板块模式,总题量20小题。其中“语言积累和运用”占30分,阅读占60分,作文占60分。试卷文字总量4200字左右。其中客观题(填充题、标识题)占42.6%,主观题(表叙题、作文题)占57.4%。题量适中,难度区分度合理(易、中、难比例为:8:1:1)。

  试卷以描绘少女踏青情景的优美文字出现卷首,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语文考试。

  第1题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汉字,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这题意在强调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量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2题根据语境选择恰当成语填空,既可检测成语量的积累水平,又可检测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成语的能力。设题颇有创意,让学生从不同层面用不同成语表达对“执著”的理解,意味丰富,注重命题材料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熏陶。

  第3题古诗文默写由浅入深,诗文兼顾,层次分明,相得益彰。

  其中第6小题创设的语境巧妙自然,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选用古诗句诠释幸福的意义,引导学生去感悟幸福,品味幸福,活用巧用古诗文。

  第4题拟宣传标语,设置了“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会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道题目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给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文化素养和语言表现力的广阔空间。

  第5题名著阅读意在引导学生通读原著,避免出现学生为应考而死记硬背名著导读或名著简介的现象。

  第6题考查文言语句朗读的句中语意停顿,旨在引导平时的教学要重视朗读,读得句读分明,进而口诵心惟。

  第7题考查对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总体上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设题指导思想一是考查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二是引导日常的文言教学。

  说明文阅读试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在考查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又注意到学生能力水平不同层面的发展。

  小说阅读试题在给学生对社会人生有益启示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能力,以及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和评价。在设题上按照写作思路,由易到难,步步引导学生明白文章的主旨。

  议论性散文阅读试题,是根据福州课改实验区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而设计的。这是一道能展示课改特色、凸显课标精神的试题。所选文章是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的作品,能让学生在感悟、体验和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命题者通过提示语提醒学生在三个选项中任选一项来答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使试题本身也充满了人文性。这道题目形式新颖,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

  最后,作文以“语文”为话题,不设置任何审题障碍,让学生在一定的写作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受,应该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而不会只是一些空话、套话。作文中的“导语”起到了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鼓励自由表达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的状态下去捕捉自己的深切感受,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张扬自己的独特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考生感受数学的美

  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为载体进行整体设计,考查知识点较多,知识面较广泛。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全卷试题中的中难度题的布局上与新教材知识点呈螺旋式上升的模式相吻合,同时,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在答卷时间上给考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时间。符合福州市的学情。

  试卷从生活实际、民族风俗并借助外界信息找切入点命题,如第19题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第21题的端午节龙舟比赛等,贴近学生生活。

  试题的考查方式有计算、操作、推理、探求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等,通过设计一定运动变化,图象信息、函数、方程及综合题从易到难,为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机会。试题图文并茂,让考生在应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美,也充分体现对考生的关爱。

  同时,试卷设计了开放题,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求解试题的平台,有利于考生表达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水平的正常发挥。试卷从多个方面突出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五大特点

  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试卷中主、客观试题比例大约为4?押6;易、中、难试题比例为8:1:1,合理安排各年级知识点所占比例,广泛考查初中三年所学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

  特点一是试卷通过创设实际情景和语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听力部分和单项选择填空题的设计上,几乎所有题目都做到了情景化和语境化。如听力部分配有清晰美观的图片,图文并茂,创设了极为生动真实的对话内容、较完整的听的语境和视觉情景,考查了学生信息转换能力。

  特点二是试卷结合了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感,注重教育性。例如在选择填空中有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射升空的内容。在完形填空题中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高尔夫球手成为青年的楷模、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中涉及当代妇女地位提高从家庭走向社会、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题材的选用使试卷具有时代感。另外在试卷中大量渗透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等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点三是紧密联系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听力试题中应用了图表及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在阅读理解中选用了超市调查表、统计图、信件,在书面表达题中编制了英文提纲,这些生活化和实用化的选材使试卷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材料的生活性和真实性。

  特点四是增加了试题的开发性,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如要求学生对到孤儿院参加志愿者活动发表自己的感想与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自由表达,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维空间,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限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语法正确均可得分。

  特点五是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第31题,不仅考查词汇,更是隐性地提醒每一位考生要认真读题、仔细作答。同时在试卷的不同版面还有“你真棒,别忘了仔细检查哦!”“别忘了,背面还有题目哦!”这样的温馨提醒。福州市中考首次采用两套卷权威人士为你解读试卷特色今年试题注重解决问题能力

  考你灭火基本原理

  对于“两考合一”的中学试卷来说,“双基”仍是考查的重点之一,试题兼顾了各个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核心内容的覆盖率达95%以上,如对:空气的主要成分、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用语、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灭火的原理、常见的合成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合物的组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尽量避免单纯的机械记忆,通过简单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除8、11、17、20题外,其余都是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例如第12题:本题要求学生通过用途推测性质,这种设计既避免了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弊端,又很好地突出了物质与用途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又体现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21题的第(4)小题是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考查对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的运用,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化学教学由“为了考试”走向“为了生活”。

  同时,试卷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试题的素材选择与现实生活和实际贴近。如:大气污染、污水治理、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如第6题还涉及了饼干中营养成分、蔬菜、水果富含的维生素;第7题也涉及了环境保护;第10题结合“国际禁毒日”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教育学生应“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第4题、第18题涉及了燃气热水器安全使用问题、预防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的方法;第15题、19题关注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问题,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第23题创设常见的灭火实例考查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情况。另外试题还加大了实验内容的权重,如第17、20、26(2)、27、28题等。

  部分试题带乡土味

  试题覆盖面广,所有考点均为课标中要求的知识点。重要的周年纪念、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今年试卷考查的重点之一。试卷中对乡土历史的考查占了9%。

  试卷题量、难易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答题的时间和空间。试卷利用多元信息载体,如图片、地图、表格、文字等,使试卷图文并茂,让学生在相对活泼、生动的卷面上应考。

  同时试卷注重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整体考查。如简答题中第34题对“红军长征”有关问题的考查,第一问考对年代的计算;第二问考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三问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另外,试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试题紧扣当前热点,突出时代性。如选择题第1、4、6题,材料解析题33题,简答题34、35题涉及到宋楚瑜访问大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林则徐禁烟等。

  怎么修手电入考题

  试卷大题顺序编排与往年相比做了适当调整,最后的计算题与实验、探究题进行了对调,把实验、探究题作了压轴题。进一步突出课改理念的精髓,突出对过程、方法、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综合素养的考查。试题从重视知识立意转向重视能力立意。试题中没有出现以考查机械记忆、纯粹知识推演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保守型试题,而是以考查知识的应用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应用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

  试卷突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占96%,在学生所熟悉的实际情景下考察物理的“双基”知识及原理,做到不考单纯的机械记忆,注重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这些情景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生产、科技、体育及新闻中。例如:年轻人用的MP3、家用手电筒故障的排除、探究运动鞋的摩擦力等素材都取材于生活实际;福建省博物院展出的大型国宝珍品——秦始皇兵马俑、2005年福建省节能宣传周——共建节能型社会活动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在试卷中都有生动的体现。这些情景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拉近了考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突出STS教育,使试题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新颖性、时代性。

  其次突出物理课改精髓,在全新的情景中考查科学探究。试卷的科学探究题均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例,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应用,注重在生活情景中考查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指导今后教学摆脱背实验、背探究的误区。且科学探究题做到侧重考查学生某方面的探究能力,避免将科学探究的“七要素”以生搬硬套或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方法的水平和能力考查,体现过程、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例如:第32题“探究篮球场的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多少距离”,该题中几乎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但命题者没有简单地问考生探究经历了几个过程,而是侧重考查分析论证、评估过程中的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在解答第3个问题时,不仅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清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试题突出教育价值,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题,试题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让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第23题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自然环境及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九成题目贴近生活

  试卷满分100分,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比例为40∶60。具体的知识点分布是时事约占20%,初二约占40%,初三约占40%,试题数量为32题,阅读量控制在3600字以内,尽可能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答题时间。

  试卷版面设计力求生动活泼,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题型中新创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试卷题目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习、做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第22题中“校园热线”的“情境问答”“参评感言”两个环节。又如第25题“回首展望”中的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经历,注重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如何学会做人做事,题目中还结合了学生综合评价,设计了成长记录袋的相关设问。

  在知识技能命题方面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第23题中“当家作主”“实践研究”两题中着重考查了《思想政治》初二、初三教科书的核心知识中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等。

  更重要的是试题在设计上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关注其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同时,试题素材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和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全卷中有90%的题目创设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本地的社会实际,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观察问题。

  在试题分布方面,既有大多数考生能够完成的问题,又有部分考生发挥好时能解决的问题。

  附件

  2005中考试卷及答案

  另外您还可以登录本报论坛进行查看:

  http://61.154.14.12:88/dispbbs.asp?boardid=42&id=4252(来源:综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