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词与物的新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0:55 乌鲁木齐晚报

  在诗人的想象与浪漫中表达一种哲人的精确,还原一种朴素的生活和睿智的思考。《新疆词典》以词与物的形式结构了一个浓缩的新疆,一份精致的体验。100个名词每一个都是经验的极致,想象的抵达。沈苇在这本书中完成了他在《新疆盛宴》里设置的标度。如果说《新疆盛宴》是浓妆艳抹的飞翔,《新疆词典》则是素面朝天的端详。它提供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感性的印象,而是经得起推敲的,能够席地而坐冥想不断的理性归纳。这100个名词有地方、动物、植物、食物、衣饰、乐器、书信,还有人。它们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日常接触和听闻的一切事物,但是现在它们被一位诗人深情地回忆、凝炼地表达、朴实地赞美。它是对生活的全新梳理,提供给人以美的关照,它在还原的同时使人超越,在概括的同时给人以表达。

  每一个名词都充满着节俭的力量。它为人提供无限的想象,大量与之相关的信息,却绝不背弃自己现实的参照。这种节俭表现为诗人的智慧和哲人的浪漫:“馕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故乡,散发着家乡大地、阳光和麦田醉人的香味”;雪豹“是根与翅混合的灵兽:小巧,敏捷,双目如炬,克制着高傲的兽性”;石榴树是“生于阳光中的,阳光是它惟一的土壤,也是死后惟一的归宿”;艾德莱斯绸正是“用一种华美取缔沙漠的蛮荒”;“远逝的荷马啊,仍活在放浪的阿肯身上”……这些词上足了情感的马达,源源不断地发动着向生活致敬的马力。

  同时,每一个名词都有两个出处和两份不同的注脚,生在江南水乡的沈苇和长在新疆戈壁的沈苇分别向他们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一半在雨水中行走,一半在沙漠里跋涉”,而诗人沈苇和哲人沈苇则享受着自己的分裂症,一个人的躯体获得了双份的幸福,和双份与新疆交流的诗意感受,并且不吝于将这些交流与我们分享。这样,本土气质和异域观察就为这些名词的意义提供了词源学以外的可能,它们以一种丰沛而湿润的表述抵抗着现实生活的简单粗暴以及往来游人的生硬误读。

  以前读过《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词典》,感到这两本书都是很值得一读的,尤其是《哈扎尔词典》,它带给人全新的体验和充实的内容,拥有完美的形式和充盈智慧的述说。那天捧回《新疆词典》时下意识地联想到这两本书,迫不及待地翻阅,不觉一天的光景瞬间就过去了,那些文字中我所熟悉的身边之事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与前两者相比,《新疆词典》是一部在形式上有所相似但内容和表述上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作品。我想这就是沈苇,一位接受挑战但绝不惧怕雷同,对自己的文字充满着自信并决不生产赝品的作者。他知道他的前面有着高度,但绝不轻视自己的表达。他发现词与物中隐喻式的关联,在它们中间建立复杂、多样化而非直接单一的联系,照亮了那些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漠视且习以为常的庸常事物,他用一种浪漫的隐晦和典雅的深沉揭示了它们的复杂和深刻。新疆的广袤辽远、伟岸豁达、细腻深邃、丰富内敛,都获得了艺术性的理解。

  《新疆词典》实现了一次文本的解放,同时拒绝对个人化的迷信。沈苇说新疆是一座混血的城,他找到了描述了它最合理的方式———跨文体的写作。《新疆词典》中包容了我们所熟知的几乎一切文体,日记、书信、诗歌、电视短片小剧本、小小说、随笔、评论、童话、传记……这些文体都融合着非个人化的经验,这使得文本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而非一个封闭的不可动摇的话语“城堡”。我想新疆这个混合的复杂的多元的地方必须被这样倾诉,被前所未有地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概括。这种概括并不是流于表面的简单整理,恰恰是在感官与事物猝然相遇的刹那还原着生命在时间中的感受。这样,那些漂浮在历史中的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风景以及种种域外的天方夜谭都慢慢地沉淀成一种实有的经过。所有的体验才不会浪得虚名的错过。那些卖艺人、盗宝者、骆驼客、塞种美人、刀郎、流浪者全都成了鲜活的昨日记忆在今天被真实地讲述。

  一位诗人的勇气和谦卑同时浮现在字里行间。用自己的文字书写我们并不陌生的事物却又绝不停留在对个人体验的玩味和留恋上。坚定地带领我们驶向沉婉深挚的“抒情信仰”,却又谦卑地向我们生长的新疆大地致以无上的敬意。

  周涛先生评价《新疆词典》是一只稀世之鸟,有一种高贵的飞翔之美。而我认为《新疆词典》同时还兼有一种安静的栖息之美。那100个安静的名词符码使那些借由联想、象征和隐喻得以自由飞翔的100个事物志得意满地沉潜下来,词的喷发“变成一种遥远的飞翔”,成为“一个若隐若现的可以栖居和呼吸的背景”。词与物的新疆,正是在疯狂而贪婪的诗性中获得一种深入骨髓、鞭辟入里的日常体验和生活智慧。

  新疆是博大的深沉的壮阔的,也是细致的感性的温婉的。她的身上不仅有南方还有北方,不仅有荒凉还有潮湿,不仅有阳刚还有阴柔。这样混血的地域需要一个混血的灵魂真诚地描摹。沈苇的身上有着水乡和戈壁,黄昏和黎明,汉族和非汉族,诗人和哲人。他不用语言而是用他混血的灵魂表达,复活新疆这个模糊了地域和民族却永不模糊个性的地域那罕见的文化景观。使新疆不仅能满足我们“高贵的飞翔”,也能提供给我们“诗意的栖居”。:(责任编辑:高毅写信)

  作者:(新疆日报 作者:伽蓝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