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话要说到读者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6:54 人民网

  北平和平解放,万众欢腾。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城,2月3日解放军举行入城式,我都躬逢其盛。人们那种高兴劲儿,如椽巨笔或可描绘什一。解放,解放,还有比解放更加动人心魄的吗?高兴是真的,怀疑、忧虑也不少,只是不轻意暴露而已。燕京大学迎接解放委员会的宣传队2月9日到前门大街宣传,一家布铺掌柜倾听许久,等听众渐渐散了,对宣传队员说:“过去(指解放前)买卖不好做,想解放,盼解放;解放了,解放军纪律好,工作人员和气,都没得说。可谁知道以后怎么样?清算,斗争,谁不嘀咕?这一带掌柜们都一样。听了你们宣传,明白多了。”“明白多了”,就是还没有完全明白。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最活跃,特别这一次,正像《人民日报》北平版发刊词所指出的:“这在北平是一次空前的革命,它和过去历次的改朝换代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同于任何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转移和斗争,它乃是一个根本变动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革命。”这个革命今后将如何动作?江南半壁还在蒋介石手中,共产党说蒋家王朝寿命不长了,谁知道到底怎么样?……各种思想反映、社会动向传到市委,传到军管会,传到报社编辑部,形势、政策等宣传报道任务,比根据地时候艰巨得多。

  《人民日报》于1949年3月15日由平山移到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后者原为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2月2日创刊。《人民日报》此时还是华北地区的报纸,不担负对全国问题发言的任务。许多全国性大题目,如《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斥大西洋公约》等,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进步人士所关心,都是根据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撰写,作为新华社社论或时评广播,《人民日报》登载。从三月下半月到六月,《人民日报》针对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动向、意见和要求,以及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是前述布铺掌柜等新解放区人们的思虑),撰写带有全局性的评论文章,解答疑难,先后近六十篇。其中多为千字以内的短篇,少谈大道理,不多事雕琢,开门见山,明确、肯定地解释政策,极受读者欢迎。有些原来忐忑不安、心神难定的人,看了报纸,给报社来信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此心里踏实了。”有些评论,如《赶快还乡履行登记》(这个标题缺了点东西)、《我们的私营银钱业政策》、《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立新的劳动纪律》、《拥护政府处理(土)匪特(务)政策》,其影响之大,许多“吃公粮”的人(即干部)是难以想像的。据发行部门同志反映:哪天报纸登了这类评论,那天报纸零售量必然增加。

  当时党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似乎仅次于政府法令。人民日报社出版过短期《人民晚报》,四开四版,主要报道北平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晚报》的“街头巡礼”栏,登载超短型新闻、评论,内容多为社会相小镜头和“三言两语”的批评建议。有一天登了一条百把字的新闻,从节约电力角度,提醒不要滥用霓虹灯。当时霓虹灯本来少得可怜,经此一提,第二天一个都没有了。我住东单附近,同一位交通警察熟了(当时原交通警察一般都留用),谈起此事,他说:“好厉害,你们报纸比布告(指解放前旧政府的布告)还管事。”党报的指导性,应该从社会需要提出问题,按照党的方针政策,以说理、示范的方式实现。为满足读者的要求,党报以各种体裁文字,有的直接、有的间接表达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各种观点。上面提到的评论,是直接传达、解释党的方针政策。数量比评论多得多的新闻、通讯,通过对事实的介绍(包括某种议论)进行扬抑褒贬——同样表示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多是记者、通讯员的任务。

  《人民日报》移到北平出版后,通讯网一时来不及普遍建立,新闻报道主要由记者承担。当时记者阵容不大,但很精干,由两部分同志组成。一部分是参加革命较早,经历过解放战争乃至抗日战争的同志,熟悉农村而不很熟悉城市,这时多在北平之外的工矿区和农村采访,有田流、陆灏、李翼、林里、古维进、陈勇进、姚力文,商恺等同志,主要写作通讯,报道各地恢复、发展生产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不少尖锐的问题,发挥老解放区记者联系实际、调查研究、钻研问题的优势。另一部分同志原在北平读书或做新闻工作,是秘密党员或党外先进分子(包括一些从北平转移到根据地不久又回到北平的同志),北平解放后由党组织介绍到报社来,多数分配到记者部工作,有陈迹、王金风、陈柏生、赵近宇、冯仲、寿孝鹤等同志。这些同志熟悉北平情况,思想敏锐,活动能力强,在当时新闻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过去在根据地办报,时间观念相当淡薄。这是根据地经济文化落后、交通通讯阻塞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进城以后,情况变化,新闻不讲时效的现象更加不能容忍。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即发出通报,强调新闻时效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在报道上缺乏时间观点,或不善于争取时间,是政治不够敏锐,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工作作风拖沓粗疏的表现”。为解决这个在当时比较棘手的问题,记者部发挥后到报社的这部分同志的优势,许多重要会议、专访和某些突发事件的采访,多派这些同志担任,一般能及时完成任务,有人一天可写两三篇稿。4月份,《人民日报》开设《街头巡礼》专栏,报道北平解放以后的变化,提出改造、建设城市值得注意的某些问题。这一栏的文章出手快,多数也有一定的深度。像《防止车祸》一文,分析了发生车祸的十二种原因,特别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三轮车工人误解了解放的意义,以为北平既已解放,汽车再不敢碰,警察也不能管,因此走到马路中央,不躲汽车”。这个问题当时在新解放城市颇有普遍性,公安部门反映:这样明白点出,很有警醒作用。其他如《北平东站的革命秩序》、《从开除李郁文谈到旧警察的改造》、《北平特种手工业恢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古老北平发生的各种变化,也博得好评。许多同志出稿迅捷,如陈迹同志,一个月写作这类通讯六七篇,还不误其他方面的采访。“经济新闻”栏是报纸移北平出版后就设立的栏目,最初报道范围限于北平市,以后扩大到华北,再扩大到全国。赵近宇、冯仲两同志在经济专栏写稿最多。1949年6月,赵近宇一人发稿三十多篇,都是居民关心的问题。稿子一般不长,报道内容多是市场情况和经济动向,但是围绕一个中心:新旧社会本质不同,人民政府一切措施都为人民着想。

  这些做法说明,《人民日报》进城以后,适应新解放区读者的需要,运用各种体裁文字,通过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帮助人们认识共产党,认识人民政府,了解它们的政策主张,了解它们的各种作为,进而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逐步提高革命觉悟。当时编辑部人员就经验所及,曾经力求掌握十八般兵器。上面说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之外,像理论宣传,连续登载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文章和社会发展史,受到读者热烈欢迎。文艺宣传广泛刊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斗通讯和歌颂革命英雄人物的各种文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很大篇幅连载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这是《人民日报》创刊以来连载的唯一小说,新解放区读者深受教育,耳目一新。北平是富有革命传统的古城,一个新的革命浪潮不久在北平、在北方迅速兴起,后面将专章记叙。

  摘自《李庄文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