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迟到的觉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6:59 人民网

  新闻工作紧张、热烈,很受青年朋友青睐。青年追求,中年拼搏,老年回味,这一行从业者的思维运动,总是很充实、很活跃的。也许这是一切革命者共有的体会,因为我一生干这一行,不熟悉他业情况,只能说新闻记者确是如此。

  我年过古稀,正是回味时期。虽已退居二线,仍然读书、看报、写作,继续紧张、忙碌,自许是个新闻战线退役老兵——虽然退役,还是一兵。近六十年的新闻工作,使我一再看到、不断探索这样一种现象:一个青年刚参加新闻工作,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很快作出一些成绩,过上一阵,似乎停滞不动了,焦急、苦恼,心神不安;有人经过努力,抢上一个台阶,不久又出现停滞现象……如此螺旋发展,有人再抢上一级,有人长期在停滞的怪圈中徘徊。

  我在1938年参加新闻队伍,年轻气盛,干劲冲天。无所畏惧的闯劲,近似狂妄的自信,使我在同辈人中显得不错,确实“风光”了一阵。三几年后,我似乎停滞了,工作未落人后,但无办法“创新”。1941年,我去太行抗日根据地一分区采访。一分区辖河北省石家庄以南西部山区几个县。这几县的东部平原地区为日寇占领,西部山区是抗日根据地。当时日本侵略军增兵华北,采取军事进攻、“治安强化”种种伎俩扩大敌占区,“压缩”抗日根据地,敌进我退,斗争艰难残酷。我深入游击区、接敌区,依靠地方武装和基层党组织掩护,不顾个人安危,经常风餐野宿,以新闻记者的“敏感”,收集敌我斗争第一手情况,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原料”,应该说收获相当丰富。

  但是,这不是先进人物事迹,不是典型事件原委,而是一堆珍贵的但是相当零碎、纷繁甚至矛盾的素材。我理不出头绪,无力消化“加工”,对一分区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对敌进我退的原因和发展前途,作不出分析和判断。恰在这个时候,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到一分区指导工作。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他对我以及当地不少干部感到迷惘、困惑的问题,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指明强弱转变的前途,提出改变不利态势的策略和方法。此事给予我震动性的教育,他到一分区时间比我短,实地察看的地区不比我广,掌握当地对敌斗争第一手材料也难说比我多,他能看出不仅我这个外来干部、甚至当地许多同志都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问题,他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对策,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或许还能以不熟悉当地情况自解,为什么长期在当地生活、战斗的许多干部也不行呢?当然,他了解全国、全区的宏观情况比一般干部多,了解高层意图比一般干部清楚,但主要是理论水平高,政治经验丰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比我们高一大截。经过这件事情的教育和反思,我进一步看到理论水平低下的危害,进一步认识不认真学习理论,实际上就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道理。而在此之前,我似乎也懂学理论重要,也说学理论重要,但工作一忙总是把学理论挤到一边。明日复明日,吃了许多苦头却长期没有真正觉悟。

  在根据地学理论困难不少。一是书少——《共产党宣言》是油印的,用的是农村土造的麻纸;《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最初也是油印的,以后有了铅印本,用红、绿等杂色油光纸印制……经过多人翻读,字迹大多模糊难认。二是灯小——一个破碗,半盏核桃油,细细的棉芯棉芯粗了费油,一般是禁用的,真是“一灯如豆”。几个人凑在一起,全仗青年人的极强目力。有利条件是太行根据地相对巩固,报社又在腹心区安全地带,除了每年几次反“扫荡”战役,环境一般比较安定;大家都未结婚,无子女之累,无家务之劳,无杂事分心,能够静下心来强制自己苦读。

  一次声势浩大的“运动”,一种荒诞不经的传言,干扰了我个人和不少同伴苦学理论的努力。延安整风是1942年开始的,太行根据地干部整风1944年才集中进行,战争把这件大事推迟了。整风原意是整顿学风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党风以反对宗派主义,整顿文风以反对党八股。整风后期,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种议论,说上述三股歪风来自教条主义,而教条主义来自“嗜书不化”:读马列主义书太多太死。这种议论不见于文件,也未经组织传达,但是传播甚广,完全把我这类对钻研理论觉悟不高、对学习理论兴趣不浓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俘虏了。愚昧无知以至于此。

  我这类干部当时多是爱好文艺、追求进步的青年,并非新闻“科班”出身,大概因为文字大体清通,被分配到新闻单位工作,完全是摸索着做起来的。新闻知识不多,但是牢记两条原则:一是坚持党性,二是务求真实。当时报纸上文章体裁不多,新闻、通讯之外,偶尔出现一些工作经验和答读者问。当时不少人片面认为新闻记者的本事就是记人、写事、状物,把人、事、物说清楚已属不易,能够生动、感人就难得了,提高这方面的业务水平是多数人的追求。至于所报道的人、事本身的政治意义和发展方向,潜蓄的问题和经验,却不大去想,也无力想,甚至不知道应该想。由于学理论的兴趣原已不浓,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烈追求,一旦听到上述传言当时尚无“小道消息”的说法,很容易被俘虏。理论书籍还在看,力度大不如前几年。愚昧造成的损失,令我终生为憾。

  解放战争发展迅速,“进城办报”的理想就要实现,“聪明人”已经看出来,如不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我个人年龄渐大,工作担子逐渐增加,完成任务的压力也就变成学习的动力,学理论的次序移到学新闻业务、文史知识之前。党中央号召全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认真学习理论,党组织发了“干部必读”十二本书,学理论成为高级干部的首要任务。我个人凭着新的觉悟激发的一股热情,凭着长期不知药味的体魄,开始进行上一个新台阶的“长征”,直到十年内乱之前。减少睡眠,摒弃娱乐,摆脱家务……几乎达到死啃硬读的程度。言精意赅、共产党人立身之本的《共产党宣言》,反复读;当时被誉为“马列主义百科全书”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继续读;既是共产主义者“经典的经典”、又像“天书”的《资本论》,读不懂也读。我认为学习不是浏览,必须反复、咀嚼、回味、消化,了解精神实质。新闻工作者业务忙,该学的东西多,怎么摆法?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不行;抓了西瓜丢掉全部芝麻,也难说是好办法。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我深为这个问题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红军的几句话使我茅塞顿开。他从小参加革命,儿时只读过两三年书,参加革命队伍后作战勇敢,学习勤奋,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解放战争后期率部解放了一座大城市,被任命为市委书记,工作很出色。我问他:听说你小时候读书不多,过去甚至很少进城,更别说管理大城市了,你哪里来的这个本事?他说:“主要还是那两条,依靠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事事想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谈到读书不多,他说:“工作这么忙,哪有多少时间多读书?只能少而精。马列主义原著熟读《共产党宣言》、《左派幼稚病》那么几本。中国人嘛,主要学毛主席著作,尤其是‘两论’(《实践论》《矛盾论》,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它。读书,看文件,记住精髓,学了就用。”话不多,把学习中多少、轻重、粗精等等问题都解决了,对我正是“对症用药”。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新闻通讯》的同志约我写篇战争年代从事新闻工作的文章,我就写了上述这些。文章里没有战争的硝烟,却是我实实在在走过来的一段路程。

  1995年

  摘自《李庄文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