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失地农民先进“公司”再找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6:12 成都日报

  查看今日PDF版内容

  PDF版阅读说明

  失地农民先进“公司”再找工作稿件来源:成都日报2005-7-5 4:47:43

  昨日,四川省第一个旨在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维权等综合服务的农村后勤劳动服务公司——成都市图强劳务有限公司投入试运行(有关筹备情况本报曾报道)。该公司的运行,标志着成华区龙潭街道按照“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及将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维权等一条龙管理的总体思想,在探索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悉,该公司为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且能够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非盈利性经济实体(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40万元,由龙潭街道鹤林等农村社区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该公司的定位是非盈利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勤服务公司,街道、区就业局等部门是公司的业务指导部门,其中街道办事处、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还将不定期派专人到公司指导培训、就业等,并制定有严格的合作考核指标,如必须完成对有就业愿望的90%以上的农民工人进行普遍培训和专业培训,并使经培训的80%农民工人稳定就业达半年以上等。同时,公司还需要按照街道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规划来开展业务,最终实现让所有失地农民就业的目标。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培训补贴和项目单位提供的培训经费。培训补贴由街办、区就业管理部门等按规定,根据公司培训对培训就业及执行有关部门计划的考评情况进行支付。

  目标:一把“抓”

  辖区内所有人都可成公司“员工”

  昨日,龙潭街道青水村60名农村居民通过考核成为新公司的“员工”。“没有想到我们成了劳务公司的第一批员工!”青水村4组居民范学芳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和同组的8名居民正式通过考核,在公司培训部完成了12天的集中专业学习后被编制到了公司市场部的绿化保洁组,马上就要填报就业志愿了,估计过几天就要派遣到其他单位上班了!“后勤服务公司不仅帮我们找工作,而且还帮我们签合同,落实社会福利,出了问题还会帮我们打官司……”

  据公司总经理张钦周介绍,今年初龙潭街办“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提出用市场运作的新模式来构建使失地农民稳定就业的长效服务机制。龙潭街道有4万多农村居民,其中劳动力有2.6万人,1.1万人已就业,还有1.5万人以及已就业但可能随时要更换岗位而需要再培训的人员。按照公司规定,农村居民或者辖区内的其他人员,都可以成为公司的“员工”。目前公司吸收“员工”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劳动就业培训站和公司工作部门主动上门登记;二是需要就业的人员可以主动与公司联系或到公司报到。目前公司劳动服务的重点区域为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北湖核心景区及小场镇。

  运行:两条“腿”

  公司以岗位开发和提供合格的劳务产品为基础

  据介绍,新公司存在的基础有两点:一是岗位开发,二是提供合格的劳务产品,以建立起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动态服务和维权的长效运行机制。

  新公司位于龙潭街道中部,有三间办公室,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地装修,预计7月15日装修完成。昨日记者来到公司的临时办公地点,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将收集来的新员工及其他即将吸收进公司的员工的资料输入电脑。

  “今后,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知道龙潭街道所有居民的就业情况,哪些居民有什么就业愿望,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和培训,在哪里上岗,目前的上岗情况如何等都一目了然!”公司人力网络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该公司目前设立了市场部、培训部和人力网络资源部三个主要业务部门,其下又设置有绿化、保安、保洁、餐饮、库管、包装等若干“班组”。

  人力网络资源部则按项目和市场用工的要求,将具有就业条件的农村居民编制成档案,并根据就业愿望分进不同的“班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负责对已培训员工的派遣、对外输出和“在线”追踪。

  市场部负责人张志蓉介绍说,该部门工作人员大都是在招商引资领域里工作了许多年,非常熟悉企业用工及岗位开发,在成华区就业局、街办的支持下,“围绕项目抓岗位”,跑订单,挖掘适合员工的岗位。目前正在积极与龙潭都市集中发展区等单位联系,在不断挖掘岗位、筛选岗位,目前已开发、“包装”出了100多个岗位。

  培训部负责人曾华告诉记者,培训部是公司的一个大部门,目前暂与龙潭街办劳动就业培训站合二为一,他们正根据市场部提供的岗位和人力网络资源部提供的就业意向,制定培训计划,今后他们将采取项目培训、订单培训、自行培训、学院培训、单位培训(借助项目单位岗前培训师资力量进行)、引导培训等方式,打造出合格的“劳务产品”,其中观念培训是重点。

  维权:“第三者”

  特设“农民工会”为员工排忧解难

  与普通劳务公司不同的是,该后勤服务公司还设立了“劳务工会”,目前龙潭街道储备的2.6万劳动力均是工会的潜在会员。

  据兼任“工会主席”的张钦周介绍,这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工会组织,一方面可以受“工会会员”的委托依法开展劳务维权行动,龙潭街办的法律顾问及我市一些有名的律师将担任工会的法律顾问,公司员工是否按劳取酬,是否享受了应享受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都将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凝聚力,给2.6万劳动工人搭设起就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工会还将为员工提供“情暖”服务:按规划,员工缴纳一定会费入会的(目前不缴纳会费加入工会的只享受维权服务),每逢过年过节,或员工的生日或员工生病等,工会将开展必要的庆祝或慰问活动,如员工生日时送一个蛋糕,生病住院时送一束花等等。

  评论

  解决“难上加难”就这么简单

  在我国社会加快转型的今天,就业问题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难。失地农民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当然只能找市场。问题在于,失地农民的素质偏低,信息不灵,缺乏组织性和谈判、维权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关照。政府的难处是,抓就业工作只能靠政策引导和指导,而不能搞行政命令,在就业工作上要有所作为,就只能贴近市场。

  成华区龙潭街道办“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思路,就是在贴近市场。他们的创新之处,就是把政府的培训补贴和项目单位提供的培训经费,按照市场原则组建失地农民劳务后勤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系统地为失地农民提供培训、就业、维权等服务。由公司而不是由政府直接操作,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分担政府精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二是可以使培训更贴近市场需求,满足企业需要;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而这些,都曾经是各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颇为头痛的事。

  龙潭街办的做法,探索出了一条就业工作市场化的路子。这种探索,实在是善莫大焉!良言

  访谈

  走一条特色就业路

  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后勤服务公司,有哪些优越性?……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成华区委副书记林丽、副区长张斌,龙潭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胜、劳务公司总经理张钦周和有关专家。

  市场调节资源整合

  林丽、张斌: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年龄相差大、技能单一、信息不畅等,给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促进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适应城市化的需要,成为成华区的一道难题。之所以通过市场行为来调节、整合资源,一方面是便于将现有的支持农民就业的政策整合起来,建立起为辖区失地农民就业的长效服务组织,另一方面还有其地理优势:龙潭街道的“农民新居”紧邻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北湖景区,公司将对这些有利资源进行整合,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后勤保障,从而使企业节约用工成本。实际上,新居客观上起到了为发展区、北湖景区充当职工宿舍和食堂的作用,农民工人吃住在家里,这样项目单位在员工后勤服务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因而得到了园区入驻企业的普遍欢迎,许多企业都表示希望和后勤服务公司全面合作。

  成立公司建立就业长效机制

  张胜:随着土地的失去和就业圈子的扩大,村(居)委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需要有一个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经济承担能力、同时又兼具有相当于村(居)委会的综合协调、维权等服务功能的组织。今年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区就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党工委、办事处“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就业新思路指导下,希望建立起一种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使想就业的人得到应有的培训,同时能够长期稳定就业,这样便能有效解决一般培训就业和维权方面的缺陷——比如许多农民拿到了四五个培训证书却找不到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指数”。

  打破行政界限合理挖掘政策

  张钦周:公司通过大量非盈利性的服务,可以有效地将零散的农民工人按一定形式和要求组织起来,并能打破行政的界限,提供就业培训站甚至街道办事处不能提供的服务。同时公司在成华区就业局、龙潭街办的支持下,依法、合理地挖掘利用农民就业方面的政策,项目单位也比较积极,并与入驻单位达成使用一亩地原则吸收1.5个农民工人的合作协议,而且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后勤保障,更为企业节约了用工成本,因而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失地农民就业的创举

  省晏阳初研究会城乡社区专委会主任赖新民: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将培训、就业、权益保障有机结合来确保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在全省都是个创举,由于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以解决以往村(居)委会、街道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劳务工会”还综合有村(居)委会的服务功能,能进一步增加工人对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实现龙潭地区失地农民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三个集中”具有重大意义。

  李友华何君本报记者林枫摄影何海洋

  首 页

  要 闻

  国内要闻

  国际要闻

  城市报道

  区县报道

  社会新闻

  体育报道

  财经报道

  证券报道

  文艺报道

  副 刊

  专 刊本网站信息由四川新闻网维护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2005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