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逝者6:叶欣丈夫的追忆 我妻子是一个平凡女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1:06 金羊网-新快报
  叶欣生平

  1956年7月9日,生于广东省徐闻县。1983年,任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3月25日去世,享年47岁。

  亲友印象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的宽容、正直、忍让、内秀,无不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她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

  “加班、顶班,对叶欣是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班。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逝者6:叶欣丈夫的追忆我妻子是一个平凡女性(组图)
叶花均入药,无私奉献

  欣悦普救灵,大医精诚

  撰联/戴胜德
逝者6:叶欣丈夫的追忆我妻子是一个平凡女性(组图)
图:叶欣塑像在2003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揭幕。

逝者6:叶欣丈夫的追忆我妻子是一个平凡女性(组图)
  图:叶欣的孩子、雕刻家唐大禧(中)、叶欣的父亲、叶欣的丈夫(右一)在叶欣的汉白玉像前合影。

  日前,记者拨通叶欣的丈夫张先生的电话,提起过世两年多的妻子,张先生仍然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对不起,我不想再一次提起过去,这两年不少媒体来过找我,但我实在不想再说。她去世那年我写了一篇悼文《叶欣,一个平凡的女性》……我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了20多年。实在对不起。”

  电话那头是无边的沉默与黑暗。

  再提出任何采访要求似乎都显得过于残忍,因此,根据张先生的意见,我们在这里选摘了他当年为妻子写下的悼文,以表达本报对叶欣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我和叶欣组成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而叶欣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习惯用常人的思维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和待人处事。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我想,这就是她的做人准则,在和她共同生活的22年中,我看到的叶欣,确实是这么一个人。

  我和叶欣在1981年春节前夕结婚,不久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婚后初期和我父母一起生活,直到1985年我当时所在单位给我分配了宿舍,我们另立了小家庭,但与父母的大家庭关系仍然很密切。在大家庭里,不但有我年迈的父母,还有常年卧床不能自理已近百岁的老祖母。叶欣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既要抚养教育儿子,还要照顾公公、婆婆,护理我的老祖母。另外,还得与她的姐妹们一起,不时照顾她在南海的父母。这些繁重的家务可想而知,但叶欣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一直对她心存感激,她是一个出色的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叶欣和我的工资收入都不算低,但她从不挥霍浪费。吃的、穿的、用的都十分节俭,能省则省,勤俭持家。1995年,我所在单位调整住房,大家都装修了新房。但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不肯搞装修,说新房子没必要装修。

  直到去年,房屋已显陈旧,别人已进行第二次装修了,在我的坚持和朋友的劝说下,她才勉强同意装修房子。叶欣去世后,当我想起这件事,既伤感又庆幸。伤感的是,她一生勤俭没有多少享受;庆幸的是,幸亏我坚持,她终于有大半年的时间,能像一般广州人那样,住进装修过的房子。她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除生活和学习必需外,从小不许他乱花钱。儿子现在读高职,寄宿在学校,她每周只给儿子100元,包括吃饭、交通和零用开支。

  叶欣是一个会体贴人的人。她对我和儿子的照料自不待说。我血压偏高,她督促我按时服药,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我量血压。我经常出差,她规定我一下飞机必须立即给她打电话,至少发短信息报平安。我出差归来,一进家门必有我爱喝的老火汤。我爱喝酒,每逢节日喜欢约上三五知己喝个天昏地暗,这令叶欣最反感最担忧,常常为此事和我拌嘴。每当我醉醺醺地回到家,她必定一边为我醒酒,一边唠叨说,你以后再这样看我还管不管你。

  1986年,我看到她这般劳累,自作主张为她找了一个比较清闲的岗位,对方单位也同意接收。我劝她趁着年轻改行转业,不料被她拒绝,她说她愿意一辈子当护士。

  叶欣将名利看得很淡,职务的升迁与否她不计较,她对事业的追求表现在业务的提高上。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心灵手巧的她,是医院中的一名注射高手。直到她被非典感染前夕,她还在钻研业务。她殉职后,我在整理她的生前资料中,发现有18篇业务论文。她读过的业务书籍,尤其是医古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笔记。

  2月初,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斗已经打响,叶欣的工作加倍繁忙,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加点。她的身体极度疲倦,受非典感染的危险随之增大。病毒的猖獗和工作的危险,叶欣清楚,我也知道,她每天上班,我都很揪心。由于担心,家里有事我打电话给她,下班到点她未回家我也打电话给她。可她常常不接听电话,只叫接电话的同事传话,说她在班上,没事,不要担心。她叫儿子留在爷爷奶奶家里住。她说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嘱咐儿子要照顾长者,叮嘱老人要注意防范病毒和保重身体等等许多话。

  她虽然没有具体说出当时她心里想什么,但我听得出她是在做可能发生最坏情况的准备。果然,4天后,也就是2003年3月4日下午,她病倒了。

  她的去世,对于我的家庭来讲,无疑是一场重大的灾难,我和儿子悲痛欲绝。但是,我应该为有这样一位好妻子而自豪。

  (金陵/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