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昨晚北京在云缝中看到了彗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6:59 北京晚报

  能否解开太阳系奥秘尚存两大悬念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0分左右,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小时后,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在耀眼的太空焰火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撞击·现场撞击准确度出人意料

  伴随着一道炫目强光,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这一时刻等待6年之久的科研人员们相互拥抱,激动不已。

  实验室研究人员唐·约曼斯说,撞击器准确击中彗星,撞击力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科研小组欣喜若狂”。实验室主任查尔斯·埃拉奇也表示,成功之大,“超出我们的预料”。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副研究员赵海斌将此形象地比喻为:“这次撞击就好比在一颗飞行的子弹上面,发射了一颗子弹,又打中了第三颗子弹。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离地球1.3亿公里的遥远距离。”

  鉴于这样的难度,当初美国科学家预期的误差应该在1公里左右,但此次撞击的误差已经精确到了米。

  据科研人员介绍,撞击前2小时,撞击器转入自动驾驶状态,完全脱离地面控制人员的掌控。如果此前运算稍有差错,或者器载部件出现故障,撞击器便可能与彗星失之交臂,而这项耗资3.3亿美元的宏大计划也将功亏一篑。撞击·后续将彗星碎片分析结果传回地球

  科研人员认为,彗星内核由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便已存在的原始物质构成,因此彗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

  科研人员在“深度撞击”探测器和撞击器上均安装了摄像仪器,用以拍摄彗星表面特征及撞击实况。撞击发生后,探测器还要对溅射的彗星碎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传回地球。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负责太阳系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安迪·丹特兹勒说:“我们一直致力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探寻宇宙其它地方是否存在生命。彗星会为许多问题的解答提供线索。”据新华社

  撞击·观测北京天文学家:在云缝中看到了彗星

  昨晚9时许,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在怀柔区椴树岭山区观测大约7小时前被撞击的坦普尔1号彗星。因天空有云,寇文只能透过天文望远镜“艰难地”在云缝中寻找,“当时并没有在彗星的预测位置找到明显的类似彗星状的物质”。

  昨晚9时30分左右,寇文架上相机,准备在彗星的预测地点拍摄照片。当在试拍阶段时,没想到却拍到了撞击后的坦普尔1号。但是,很快,这片刚刚让专家们倍感鼓舞的星区又被云层重新遮挡住了,并一直持续到晚上11时许。天空中的云越来越多,寇文没能再进行拍摄。

  据寇文讲,虽然他为撞击后的坦普尔1号拍摄了照片,但因为处于试拍阶段,相机的焦距等并没有完全调试好,因此照片没能得到很清晰的效果。从片子上看,彗星的亮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明显增亮,而是恢复到以前的亮度。至于撞击后的彗星大小,因为照片没能有较长时间的拍摄,效果不清晰,因此无法判断其被撞击后体积的变化。

  据了解,因每个观察点所处的位置,观测的时间,当时的天空条件,观测仪器以及观测者经验等的不同,因此此次的撞击彗星,需要对全球的观测资料进行汇总才能得出结论。实习生王怡

  撞击·影响引发全球“彗星热”

  此次撞击成功,不仅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与彗星进行了最亲密接触,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表演了一幕绚烂的太空焰火。

  在夏威夷海滩,1万余人通过巨型电影屏幕目睹了这一撞击盛况。“深度撞击”在我国也引发了天文爱好者对彗星的重新认识,由于彗星表面呈弥漫状,平时想观测清楚十分困难。那么彗星到底是什么样子?构成、形态是什么?自己的器材能不能观测到彗星?这些问题都是天文爱好者非常关心的。

  撞击·分析彗星外形像个大土豆

  昨晚,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项目的科学家公布了一批照片。这些照片还显示,坦普尔1号的外形不规则而且分布着一些坑,像个坑坑洼洼的大土豆。“深度撞击”在彗核表面“轰”出的坑可能有50米深,不过还要更精确的分析证实。

  图片还表明,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是一层很松散的物质,而其内部还有一层较坚硬的物质。

  这符合科学家们原先对撞击过程的最佳设想,也就是说彗核内部很可能是“未经触动”的,含有太阳系初生时的原始物质。目前,项目科学家正在对探测器传回的照片进行分析。

  撞击·悬念1能否解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由于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其彗核仍含有原始成分,通过对它的研究,可能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诞生以及地球生命起源的秘密有所帮助。然而,撞击产生的大坑是否已经抵达彗核核心,科学家们现在还不清楚。因此此次“深度撞击”是否能让科学家们达到预期目的,仍是撞击后的悬念之一。

  撞击·悬念2谁会成为下一个坦普尔1号

  坦普尔1号之所以“幸运”地被科学家选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很容易追赶上它的运行轨迹,二是它的挥发物不多,撞击器撞击后产生的喷发物容易消散,便于探测器发现其彗核内部的秘密。然而如果此次撞击没有直抵坦普尔1号的彗核核心,那么还有哪颗彗星能替代它,成为下一个撞击目标,这无疑又是一个悬念。据新华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