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山西谋求从传统文化中掘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20:08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7月5日电(记者胡靖国、原碧霞)提起山西,许多人都会想到煤。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的经济支柱。近年来,煤炭在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个省造成了严重的地质塌陷以及河流和空气的污染,一些城市的污染指数一直高居全国各城市的前列。

  然而,煤挖完了怎么办?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说,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山西选择了“文化强省”战略,通过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再造一个山西。

  文化强省战略催生累累硕果

  日前,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压轴之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在上海音乐学院奏响,晋腔、晋韵、晋风、晋情充盈贺绿汀音乐厅。

  尧天舜日、盐池劳作图、晋国雄风、云冈印象、晋商情怀、古槐寻根、黄河畅想,7个乐章,每一乐章结束之时,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演出在演奏员和千余名观众振臂同举拨浪鼓的欢腾中落幕。在持续20多分钟的时间里,整个音乐厅欢声雷动、一片沸腾。

  《华夏之根》独树一帜、响亮地奏出民族音乐的强音,为色彩纷呈、中西荟萃的上海音乐节添了一抹重彩,也为山西省在沪开幕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撞出一个碰头彩。

  这是继在北京和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成功举办后,山西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举办的又一次文化宣传活动。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说:这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最大的亮点、最成功的演奏。它如同迎面吹来的一股浓郁的晋风,让人欢快愉悦还令人思考。它激发了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民族情怀,更让我们严肃面对民族音乐今后的创作方向。

  2003年8月,山西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要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西选择最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项目,集中精力培育了一个又一个享誉省内外的文化品牌。山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片《暖情》获得广泛好评,目前仅部分院线的签约票房收入已突破500万元,并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表现晋商题材的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在北京、太原、广州、深圳等地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话剧《立秋》在一年的时间内演出100场,观众达10余万人次,票房收入300多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此外,电视剧《共产党员张小民》、纪录片《井底村三姐妹》等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发行量分别达到600万份和1300万份的《语文报》和《英语周报》成为山西省新闻出版业的“代表”;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等地成为旅游界耳熟能详的胜地。

  但是,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后,山西积极进行文化体制与文化创作改革:把机制创新同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了内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出成果、出精品提供了前提。

  文化体制改革:以品牌打造为切入口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民族舞蹈之乡”和“民歌的海洋”,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宋代以前70%的木结构建筑在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古代彩塑、古代壁画均居全国第一。

  走文化立省之路,山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山西的众多资源分散在各个角落,如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把山西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将历史资源变成现实资源,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成为山西省文化强省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一批平庸粗糙的产品加起来,也许还不如一项优秀之作的影响大、效果好。”山西省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秘书长卢渝说。为此,山西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以培育一批文化精品为切入口,来推动山西文化建设体制改革及山西文化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和运营机制转变。

  记者了解到,为打造品牌文化,山西着重从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首先,用世界眼光创造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的语言定位上,尽可能具有语言的“国际通用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用镜头语言和世界对话,古代壁画展用线条和色彩与观众交流,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让音乐来讲述,舞剧《一把酸枣》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内容是山西的,风格是民族的,形式则是国际的,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其次,确立精品意识,整合一流人才,形成艺术生产的良性机制。《立秋》在创作之初就把它定位在冲刺精品的高度上,由我国最优秀的话剧导演陈颙执导,不仅奠定了《立秋》的美学风格,还整体提高了山西话剧院的水平;在创作舞剧《一把酸枣》和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时也聘请了张继刚、赵季平、程大兆等一流艺术家。通过这几部作品,山西走出一条地方剧团和国家一流艺术家合作的成功之路。

  再次,坚持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立秋》立项的同时,山西就把山西省话剧院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话剧院内部裁减冗员、精简机构,实现轻装上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轮岗制,让没有演出任务的演员担任营销和舞美方面的工作,以优化人力资源等,这一切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精品生产和内部机制改革结合起来,用精品生产推动内部机制的改革,通过改革实现院团机制的转换,保证了精品创作生产的成功。

  另外,面向市场,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山西省的品牌文化都与市场接轨,通过市场运作、宣传,目前不仅使更多观众欣赏到作品,而且实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前景:一个挖掘不完的“富矿”

  过去,山西省一直是资源大省,靠煤炭吃饭,但“要发展,山西必须改变躺在资源上睡大觉的现状,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吴家煌说。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山西人已经开始将目光瞄向文化资源这个无穷宝库。除了近两年在全国引起轰动的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和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之外,山西的一些文化项目正向着纵深发展。

  平遥县城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县城的原型,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2001年开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4届,参展摄影作品2万多幅、摄影师千余名。

  如今的平遥摄影节已成了山西的一个品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是山西与新世纪同行、连续4年精心打造的一张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化名片。蕴涵华夏文明底蕴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与现代摄影艺术珠联璧合。大展始终保持其鲜明个性和高水准,在国内外众多摄影展中独树一帜。平遥已成为山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山西的窗口。

  不仅仅是平遥,在山西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推动下,目前山西各地发掘山西的文化资源活动也已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同云岗恒山国际旅游节、五台山佛教文化节、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全球华人祭后土活动等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向品牌化迈进。

  目前,山西省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达7%以上。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事业正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事实证明,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是无穷尽的。不仅如此,在人们的眼中,山西的形象正在发生转变,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山西正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