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国最高科学家黄禹锡:我就喜欢从早到晚搞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3:01 新华网

  “我就是喜欢从早到晚搞研究,日复一日!”———记韩国克隆技术领头人黄禹锡

  德国《明星》周刊6月9日一期发表文章,对黄禹锡教授勇攀科学颠峰的事迹作如下报道:

  黄禹锡教授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受到相应的照顾并作为国家财富被保护起来。这位科学家仅在今年就获得了2650万美元的政府拨款。他直接领导45名同事,而整个研究团队拥有包括人类医学家在内的183位科学家,尽管黄教授是名兽医,这些人也同样由他统管。黄教授的研究所位于韩国的精英大学汉城大学的85号楼,目前正在扩建。他还得到了一切具有象征意义的支持:在克隆实验室门外,大把的兰花花束排成了行,那是同胞献给他的谢礼。邮局则为他发行了特种邮票。

  攀上世界巅峰

  人们热爱他。当伦理法则令他的德国和美国同行难以或者根本无法研究人体胚胎干细胞时,黄禹锡则生活在研究者的乐园里。

  这位身材瘦小的教授已奋力攀上一个研究领域的世界巅峰,该领域的代表可望带来一场医学革命。批评者指责他们为此牺牲人的生命。黄教授需要女性的卵子进行研究,而捐献卵子的年轻女性也遭到了非议。黄教授出面平息争议,他说:“一切都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这些女性是自愿参与这一过程的,而且没得到任何报酬。她们希望助医学一臂之力。为此我非常感谢她们。”

  现在,黄教授在人工获取人体干细胞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将病人的体细胞核植入健康女性抽取了细胞核的卵子中。由此产生的胚胎约一周后就会生成所谓的干细胞———它们可逐渐发育成各种特殊细胞和人

  出身贫寒之家

  1953年1月29日黄禹锡出生在朝鲜半岛南部一个只有20户人家的小村里,当时朝鲜战争已把国家变为废墟。他5岁时,父亲因中风过世。为养活6个孩子,母亲在稻田里辛苦劳作,并饲养了3头从邻居家借来的奶牛,生下的牛犊归她所有。黄禹锡小时候也要去放牛。“我实在是爱上了它们,”他笑道,“今天,当我和奶牛对视时,我仍然知道它们在想什么。”目前他可以在自己实验用的牧场上这么做。他计划通过修改基因和克隆培育出不会感染疯牛病的牛。

  家里的钱只够供6个兄弟姐妹中的2人上学。黄禹锡就是其中之一,他来到大田市求学。

  他的最后一位中学老师曾企图靠扇耳光逼迫他学医,但未获成功。黄教授说:“别人似乎都争着当医生,而我不是。最后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大学里学习兽医学。”他的固执在当时就具有传奇色彩。

  “我是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这是所有普通韩国人的梦想”,黄教授谦虚地说。他从未就读于外国大学。这点对他很重要,或许对他的政府也是如此。黄教授在大学时代和现任韩国总理交上了朋友。目前有几所外国大学邀请他去任教。也许他打算接受邀请———不过是当客座教授。“不管怎样,我的根基在汉城”,他说。

  纯粹的科学家

  与竞争对手相比,黄禹锡的实验室在培育胚胎干细胞的成功率上取得了他人梦寐以求的成果。“去年以来我们的成功率提高了多少倍?”他问助手。“17倍”,助手毕恭毕敬地点头答道。2004年,仍要进行250次实验才能使一个人造胚胎生成干细胞。而目前只需10余次实验即可。

  黄教授的脸上掠过了一丝微笑。他禁止自己从成功中牟利。“我们打算和所有人分享我们的知识。我计划在汉城建立一家世界干细胞银行。操作程序已经公开了,任何研究小组均可参与,”他说,“至少是任何严肃的研究小组。”

  据说,4年前“雷尔教派”曾邀请黄教授为他们工作。雷尔教派以一名法国的前体育记者为首,此人现在自称“雷尔”并扬言自己是外星人的信使。该教派宣称已克隆了12名儿童。黄教授对此轻蔑地摇了摇头。他根本不相信这些人。可别人不会将他与这些人混为一谈吗?“应该在全球禁止再生性克隆。我们可不打算造人!”他坚定地说。有人认为,黄教授的工作也许证实了克隆人军队或由血肉构成的替代器官培养场这样的恐怖景象终将出现。这种想法似乎带给他很多烦恼。但黄教授坦诚地表示,他希望自己作为“纯粹的科学家,而不是商人”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无暇顾及亲情

  黄教授把自己因学术奖项而得到的奖金都投入到了实验室。“我收入丰厚,但我并不富裕,”他说,“我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而他通常也根本不需要房子,因为他彻夜呆在办公室。“我就是喜欢从早到晚搞研究,日复一日!”

  而他的家庭呢?黄教授于1979年结婚。他很少见到自己的妻子,也从未与她度过假。“一次都没有,”他的话听起来略带伤感,“我的两个儿子从来都不喜欢我,因为对他们来说我不是个好父亲。”说完这番话后他重新露出笑容。他24岁和26岁的两个儿子正在美国读大学。据说,当全世界对黄教授的成就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们曾打电话告诉父亲,他们感到多么自豪,这令黄教授容光焕发。(完)(来源:参编)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