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岸剧场界合作的几种形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3:55 新民晚报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舞台演出是直观且易操作的一种形式。最先兴起的,是十多年前体育场馆内“大拼盆”式的演出,二三名台湾歌星,加几位大陆演员,就唱开一台综艺晚会。2003年底,文化部对此类演出放开额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时下如不讲究品牌与策划,再做“拼盆”,已是输多赢少。

  “搬砖头”式的互访交流,是台湾对大陆文化人士放宽入境限制后开始的。上海各个

剧种几乎都去过台湾。相比之下,台湾剧团被整体打包来大陆的情况比较少。但来访的剧团演出质量很高。如著名戏剧家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在京沪演出相声剧《千禧年我们说相声》,轰动一时。《云门舞集》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纯学术交流性质的互访演出,也络绎不绝。如上海音乐学院的室内乐赴台演出,台湾朱同庆打击乐团、莱阳舞蹈团访沪演出等,都获得一些团体和基金的资助。

  两岸共同打造演艺大项目还刚刚开始。3年前歌星蔡琴复出,演出公司请香港导演吴思远编导了以上世纪30年代经典老歌为主线,用爵士等西洋乐曲衬底的音乐剧《天使不夜城》,在大陆盛演十多场。这一新瓶装老酒的案例被两岸剧场界引为经典。

  美琪演出公司之前还曾买断台湾表演工作坊《他和他的两个老婆》的大陆版权,更名为《他没有两个老婆》。“表坊”导演丁乃筝为天津人艺演员排演此戏,在上海和江浙演出了十多场。“表坊”常将外国戏剧的精华,结合台湾本土的生活风味,制作出一部全新的戏剧。从意大利喜剧改编的《绝不付账》,将被引到上海与滑稽戏嫁接。

  记者曾赴台采访,观察发现两地在中文运用上的细微差别。因此,两岸如能在演出界多行合作,对两地人民尤其对本地年轻观众的中文表达,也许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解境外演出市场需求,文化部外联局年初专门成立了对外文化经营处,鼓励、资助各地演出机构向境外输送文化艺术产品,同时支持引进境外艺术工作者。同时支持境外艺术工作者前来合作,首期项目招商于本月展开。上海演出机构申报的《禅武不二》《野斑马》及杂技剧《天鹅湖》等进入了竞争行列。如何抓住机遇谋发展,繁荣创作,搞活市场,是当前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