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徽池州:打造富裕和谐的生态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6:07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7月6日电(记者 储叶来)盛夏季节,走进安徽池州市梅村镇肖坑村杨有忠家,一尘不染的前庭后院、浴室灶台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户典型的农业“循环”人家:养猪——沼气——茶叶,环环相扣,既节节生财,又生态和谐。

  从杨有忠家背后山冈远眺,清新的空气、满眼的葱绿,又让人精神一振。近些年来,池州以生态立市,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对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贵池钢厂等企业

关停并转,不仅撑起了一片蓝天,又实现了工业“循环”。池州有色金属公司利用冶炼废渣提炼稀贵金属,年创利润可达500万元;利用尾气制酸,基本消除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池州却是一片生态不断优化的净土。1996年开始,池州便拥有系列骄人桂冠:第一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16个地方试点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6个试点地区之一、中美联合社区可持续发展4个试点城市之一。

  多年来,池州市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池州遵循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有池州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肖坑村属皖南山区九华山山脉,境内山高谷深,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盖率达94%,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全村6个村民组、220户。村支书陈玉启说,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是茶叶生产专业村,村里拥有有机茶园3000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小流域治理示范点”“全国农科教示范村”“省百佳生态村”等称号。

  肖坑村是池州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一个缩影。石台县新中村十几年前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窝,山上无水、岩石裸露、土地贫瘠。而今天这里已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花果山,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场绿化、清泉涌出,山下的近400亩稻田旱涝保收,山上的经济林木硕果累累,全村的农民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农民说,是生态经济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打造富裕和谐的绿色家园,农民不仅依靠生态经济走上了脱贫新路,而且初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前几年在农村徘徊不前的沼气农村能源推广应用事业,今天在池州已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现在全市各地建立的猪—沼—果、猪—沼—茶、畜—沼—渔等循环生态经济模式已成为全市生态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纽带。青阳县丁桥镇农民陈齐春在近百亩的低产林地上,按猪—沼—果的模式,实现规模、联动生产,年收入达20万元。

  踏访池州山川,顺便领略九华山胜境,人们不得不感慨:这里山青了、水秀了、民富了。目前,池州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8%左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池州市领导告诉记者,池州的一切思路都以“可持续发展”来衡量,一切发展都围绕“生态”两字进行,农业上有生态富民工程,与此同时,工业、旅游、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等均在前面冠上“生态”两字。

  生态,不只是写在文件中、挂在嘴边上,最重要的是转化为人心内在理念。在池州,生态立市、可持续发展等文明观念已经全面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内心。建设试点示范区初期,池州培训国家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并在地方党校定期进行可持续发展知识专题教育。在地方大中等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和课程,组织科普读物,作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

  如今,池州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全市已累计建成沼气池5万口、入户普及率12%,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建设都见成效。贵池梅村镇、东至东流镇等1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犹如一颗颗亮丽珍珠,闪耀在池州大地上。池州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规划阶段实施,最终建成体制合理、管理先进、经济发达、社会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区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