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疫苗事件是谁的“群体性癔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23:58 红网

  安徽疫苗事件事发于6月17日。到6月28日,相关部门初步认定事件缘由为“群体性癔症”(或群体性心因反应)。尽管到目前这一结论仍维持在“初步认定”的阶段,但笔者现在却基本可以认定的是,在对疫苗事件的持续关注与猜想中,公众已多少患上了某种程度的“群体性癔症”。

  首先是面临质疑的相关部门对疫苗事件所下的“群体性癔症”结论。从一开始,这一

结论就饱受质疑。而7月6日《东方早报》的一则报道也似乎印证了这种质疑。该报道指出,目前住院的学生已只有14人,“根据国家专家组专家预计,按照麻疹、胃肠道疾病等耦合症状的发病和治疗规律,最多一个星期时间,全部学生均可出院。”为什么这个病情预计,是按照麻疹、胃肠道疾病等的发病和治疗规律而来?而不是根据几天前所大肆宣扬的“消癔行动”而来?不容否认的是,这里面实则已暗含着对“群体性癔症”之说的一种颠覆。

  不必征之于医疗典藉,即以常识而言,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癔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规律,显然都是与麻疹、胃肠道疾病等大相径庭的。而且,随着媒体的深入追踪,我们还吃惊的看到相关医疗部门竟然没有为死于疫苗接种的女童李威进行尸检。毫无疑问,对死者的尸检结果,于揭开事件真相至关重要。而现在,尸检未行,原因未明,便将疫苗事件认为是“群体性癔症”所致,实在显得草率,也不合常理。

  其次是未对李威进行尸检背后的因素。据同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李威死后的第二天,泗县卫生局和死者家属签订的《协议书》上特别指出,李威的遗体经尸检后,由家人拉回处理。然而在当天晚上,村支书突然来到死者家中传达“镇上的意思”,称考虑到当地风俗,遗体要保全,李威的遗体可以不尸检。

  蹊跷之处在于:由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可知,当地卫生部门原本是了解尸检乃为一项不可回避的法定程序的。在这种情形下,为何又通过“做工作”不进行尸检?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一把可能剖开真相的手术刀?不尸检与事件真相或者与“群体性癔症”的说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笔者不清楚不尸检背后真正的原因,但其背后藏有猫腻已是可想而知。在网上,网友对于所谓“群体性癔症”无一例外地持否认或质疑的态度,对幕后原因也多有猜测。而现实情形是,尽管癔症之说已然漏洞百出,但公众所能知道的依然是这样一个权威性极强的“初步认定”;尽管供货商张鹏已被抓获3日,然而相关进一步的信息依然未有公开。现在,又传出了当地政府阻挠尸检的消息。

  因此莫如肯定地说,在安徽疫苗事件中,真正患上“群体性癔症”的,是关注此事件的公众。疫苗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相却依然如罩云雾,相关信息的发布者却一直守口如瓶。而公众对于疫苗问题的担忧,对于真相的渴望与猜想,对于那些学生的关心,等等等等,都使他们陷入某种莫名的焦虑与烦躁之中。在这种情势下,说是公众患上了某种形式的“群体性癔症”,似乎不显得过份。

  那么,随着那些因疫苗事件住院观察治疗的学生病情好转,我们目前急需的也许是,对公众实施“消癔行动”。此一行动别无它途,只有一条路径,就是保障公众在这一公共事件中的知情权,还事件以真相。(稿源:红网)(作者:杨耕身)(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