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的荒原(一周推荐)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3:0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驻足于此,心间低低浮起一声叹息,然后,又是一声,一声一声,此起彼伏,好似前世的我发出的凛冽气息。” 《声声叹》 《声声叹》是菊开那夜的第三个长篇,延续了《空城》、《一直到厌倦》中的爱的失 落、青春感伤的主题,《声声叹》依然萦绕在这片灰的色调中,并一路走到底,声声叹息透出阵阵彻骨的寒意。在这部新作中,菊开那夜离开以往熟悉的校园人物和小镇往事,投入喧嚣的现代都市生活,并首次采用第一人称,借“太凛”的视角,叙说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冷静地审视着当下的生活。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太凛游走在上海、杭州、苏州、广州几个城市之间,过着一种“看似光鲜,其实乏善可陈”的生活。经历了爱情的创伤、平复,新的感情的失意,却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不愿向生活妥协。 菊开那夜在自序中说,这部小说并不像先前两部那样“固执地往悲哀里走”。是的,在《声声叹》里,一切皆淡淡的、冷冷的,太凛和她的女友们无非是凑在一起喝茶、闲谈、游历,男男女女分分合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没有之前小说中死亡、谋杀等大悲大痛的情节,即使是在爱情中也有着现实的计算,没有人会再爱得彻底、决绝。然而,这份冷漠与疏离却更让人心生荒凉。 在两性的矛盾与对决中,处于弱势的女子往往成为女性作家同情与赞赏的对象。在《空城》、《一直到厌倦》中,菊开那夜尚能以体贴、欣赏的心态对待笔下的兰庄、程尔,正是那些惨烈的结局成就了初时、良久凤凰涅般的完美。在这部长篇中,菊开那夜坦言,没有令她喜欢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皆是现实生活中的凡俗女子,即使是拉拉、毕泛然这样充满灵气、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在经历了感情的失落和世事洗磨之后,最终都向现实低头,或委身他人,或远走异乡。 为何叹息?生活是乏味的,爱情是令人失望的,连友情也不再发出往日温暖人心的光芒。太凛发现,“这个世界归根到底不是两性问题,而是同性问题。”“真正的较量,应该在同性之间,性别相同,使之更具公平性。”菊开那夜失去了对所谓爱情的幻想,对女性之间的友谊也怀着深深疑惧。在《空城》里,良久还有斯憔可托付生死,但在《声声叹》中,连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同情、宽容亦不可得,只有嫉妒和怨恨。与自己有着“八年盘根错节成长经历”的女友德云,会在背后用如此世俗、恶毒的语言诋毁太凛。太凛曾经幻想德云会从背后将自己推向冰冷的湖中,这个阴森的幻想最终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了实现,露出了人心的可怖处。 作为言情小说作家,有人喜欢将菊开那夜同香港的黄碧云、亦舒作比较。我倒觉得,她和本土的作家安妮宝贝更为接近。同样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着江南小镇的成长痕迹,一样酷烈的笔法、灰暗的调子。但是安妮宝贝始终是爱惜自己羽毛的,不愿彻底破坏人物的美好,保留着难得的温情。她笔下的女子经历种种感情的磨难,即使最终幻想磨灭,依然会回归自身的纯洁,即使荒凉,仍会独守自己的孤岛。菊开那夜走得更远,她看透世情,无意为笔下的人物遮掩什么,率直地将一切暴露给人看,她更愿意逼近了看人。 “我不回避自己的丑陋。回避不能使我变得更为善良”。菊开那夜面对的永远是人性的矛盾和复杂,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背弃、决裂,人和生活之间的不能和解。她没有退缩,而是一直在坚持诉说。 “阳光正烈,我茫然走在陌生城市的街,越走越远”、“我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孤独地看着,听着。”走出了校园和小镇的阴雨绵绵,她似乎走到了阳光下,然而这却是一片更为广漠的荒原,那阳光也是冷的。 《江南时报》 (2005年07月07日 第二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