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有品的天一信局缘何没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3:27 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卢古质实习记者丰晓飞文/图

  核心提示

  天一信局代表了上个世纪民办邮政的最高峰,其经营管理跟如今的邮政业务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对于如今的邮政业务仍然有其借鉴意义。然而,天一信局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

之下,还是走向了没落,天一信局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

  漳州仍有上世纪侨批

  林南中,漳州青年收藏家,他对侨批颇有研究。去年,他在家中发现了上世纪初的100多件“侨批”实寄封,都是经“天一局”寄送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寄往厦门。文史专家认为,它们为研究百年前闽南侨批业、金融业和中国最早的邮政局“天一信局”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

  而在林南中看来,侨批不是简单的侨信,而是附带信件的汇款凭证,从19世纪末第一家侨批局设立,到上世纪80年代侨批局并入银行系统,百年来侨批“飞鸿”成为华侨、侨眷重要的情感生活纽带,它们生动地记录着活生生的华侨移民史、创业史,也是那个年代我国金融史、邮政史的重要篇章,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侨史的民间记录”。

  有一封由厦门光远信局收寄至“漳州南门头”的侨批,是叔叔许田螺写给“木其贤侄”的:“近阅新闻咱厝平静安定,余甚慰无忧矣。并探我兄弟玉体康健安宁长寿,则我等之所厚望也。今备付大洋贰拾圆,至即查复便报。余住外,家内大小平安,生理(闽南语,即生意)近来稍些转机,本处同人会议,筹谋恢复学校,拟于明春,兹嘱侄孙辈,须着教入学校,攻书要紧,特此启达。”

  “信虽寥寥数语,但可看出在南洋谋生的叔叔对故乡老少的无限牵挂,而自己在海外是否辛劳却只字不提。这是大多数侨批信的共同特点。此外许多华侨还热心捐资家乡修桥铺路、兴学助教、赈灾济贫等公益事业,这些内容也可以从侨批上见到。”

  侨批是这样寄送的

  虽经百年,在天一信局旧址我们仍能看到当时信局办公的“影子”。当时信局办公室门口的“办公重地,闲人免进”的几个大字如今仍清晰可见,似乎见证了当时信局的大气与辉煌。那么,海外华侨的信件是如何通过天一信局发往国内侨眷手中的呢?小时候就在信局玩耍的郭国松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以在吕宋的华侨为例,吕宋分局在收寄信款时一般在船期前三四天就预先通知寄款寄信人,并派人挨户询收,然后吕宋分局将信扎成捆连同清单装袋,托寄一些定期往返于南洋与厦门间托运货物业务的客轮或由外国商埠邮局带到厦门,侨汇则由外国银行寄送厦门,以免运送侨汇的意外损失;厦门分局接到邮袋后分拣送流传总局和其他分局。

  每批侨信到达天一信局,天一信局就在楼前升天一旗,附近几个村庄远远便能望见,侨眷互相转告及时领取,未领取的天一信局于次日分别投递。

  寄送类似邮政“双挂号”

  天一信局的经营管理对于如今的邮政业务发展仍然有借鉴意义,当时的侨民寄批或者侨汇甚至可以与如今的挂号相提并论。

  天一信局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侨民寄批,信局须发给寄批者“票根”,以备查询;收解侨汇手续正规,订明汇款费率,雇用固定信差,严禁向侨属索取小费。为防止信差向侨属索取小费,批封上常盖有“概无取酒费,又无甲(搭配)小银”或“照批分银,概无取酒资,无甲小银”等告诫戳。

  天一信局在菲律宾收取的华侨银信运回国内后,雇请族人作为固定信差投送,严厉禁止信差向侨眷苛求汇费,所有侨批均由汇款华侨自定汇费,并将所汇款额直接写在信封上,并注明“批工(即工资)×元×角×分”,避免信差克扣收信人的银款。

  侨眷收批后要马上回批(有的侨眷不识字就托信差代写),回批信再经批客的手,送回侨批局,最后重返寄信人手中,寄信人得知家人已如数收到钱物时,这枚带有“往返”功能的侨批才算顺利走完了它的旅程。所有侨批局都在侨批封正面写上国内收批人地址、姓名、寄钱币种数及南洋寄批人姓名。背面则盖国外侨批局图章,并在信封上写上编号、设簿登记;同时,列出清单,附在侨批总包内寄出。

  所以批信的寄发具有邮政“双挂号”的性质,甚至比双挂号还完善无误,因为双挂号仅收回执,侨批还有回批信件。

  影响力超过公办邮局

  天一信局除了注重信誉外,一些便民措施也值得当前邮政业借鉴。在郭国松看来,正是天一信局的信誉以及周到的便民服务,才造就了天一信局的辉煌。

  郭国松说,天一信局为客户服务有其独到之处,如每次批信均配有“回批”纸,以供侨眷回批时用;海外收寄信款时,对于远途来寄的人,还招待食宿;汇款时如款项一时不便,而其信用可靠者都可以先由信局垫上,等侨眷回批到时再向其收回垫款;遇到远途前来寄信往海外者,天一信局还专设休息房提供休息之便或招待食宿。“这正像如今的邮政企业的客户接待室、贵宾室以及定期走访大客户制度,为大客户提供优质、优先、优惠服务。”

  这一切都使天一信局在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是,1902年初厦门邮局成立后,虽在漳州设分局,在龙海石码设办事处,因人员少以及收费太高,特别是大清邮政局对寄往乡下的信件更是力不从心,大多数华侨仍然依赖天一信局汇寄银信而少去邮局办理。

  天一信局缘何走向没落

  天一信局自1915年兼营汇单生意后,资金更为雄厚,所收汇款也大都整批购买中国银行的汇票寄回国内再分发侨眷手中,至1920年达到最高峰。1921年后,由于东南亚一带因战后经济的变迁导致物丰价廉、经济不景气,侨商经济收入严重受损,因而歇业回国的华侨日益增多,侨汇便不如往昔,外加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天一信局的利润锐减。

  1923年,新加坡邮政局废除民信包封并提高民信邮资。1925年民国邮政总局又照会海峡殖民地总邮务局,又将民信邮资再增加一倍。1927年又传闻中国银行准备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天一信局在长遭军政勒借且香港、吕宋分局严重亏损的状况下,于1928年宣布停业,并将分局房产转卖以弥补亏空。

  经营之道具有借鉴意义

  天一信局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天一信局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信局,其创办年代之早、影响之深远,在福建全省乃至全国邮政史、金融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天一信局是我国开办较早的民信局机构,甚至比我国正式设置邮政机构还来得早,菲律宾、新加坡、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厦门、上海等地都有其分支机构,当时其规模之大为一般银行、邮局所不及,在中外侨批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邮政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全体邮政员工的不懈努力与顽强拼搏,也需要有天一信局的那种创业精神。天一信局的许多经营管理之道,对今天中国邮政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借鉴作用。

  链接

  福建批信局集中在厦门

  福建批信局数量众多,分布集中。19世纪80年代,厦门有批信局8家,及至1901年厦门批信局已达30家,福州等闽东地区1903年也建立了福泰和侨汇庄。

  20世纪初期,厦门批信局有70多家,同时期的东南亚地区更多,新加坡批信局超过200家,其他城市有数家或数十家不等。从1931—1932年福建邮政管理局颁发的执照来看,全省批信局(包括民信局)多达240—250家。到1935年,福建省内厦门的批信局数量达到153处,福建其他各地有32处,合计185处。随后,民国政府限制批信局的发展,规定以1935年总号家数为限,此后批信局只减不增。

  1946年全省批信局总号117家,1947年129家,1948年133家,该年分号达1282家,最集中的厦门兼营侨批业的有光大、新亚、建南等73家,无照经营者达30多家。

  1949年11月全省批信局数量达185家,1950年减为138家,1951年减为124家,1952年减至104家,此后便稳定在100家左右。福建批信局之多,变动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

  福建的批信局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和福州等地,其中厦门最多,所占比例曾高达80%,其次是泉州地区的晋江、永春等地。福建省内主要是闽南人向外移民,接受汇款的也是这些移民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