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州代有才人出———周口作家群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州,在河南省东部,靠近漯河,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6500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在此定都,制八卦,绘龙图,与女娲氏“抟土为人”,繁衍了中华民族。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又以此为都,尝百草,种五谷,开创中国农业和医药之先河。随后,陈国苦县(今鹿邑县)出了一个思想家老子,这里成了道家文化发祥地。三国时才高八斗的曹植被封为陈王。北宋包公下陈州斩国舅、放皇粮的故事,也发生于这里。山水诗的始祖谢灵运,就诞生在此地。周口,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周口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才人。曾经产生过灿烂文化的古陈国,如今变成了一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周口市,出现了新的人文景观。新的文化,新的文学,何尝又不使人们感到骄傲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早就听朋友说周口有个作家群。正像南阳出了一个作家群一样,周口也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人们所说的“周口作家群”,指的是当前活跃在我国文坛的周口籍作家陈廷一、刘庆邦、朱秀海、郑海凌以及仍然生活和活跃在河南省周口市文学战线的作家孙方友、邵丽、孙琳、李少咏、梁廷华、王岭群、钱良营、邵超、墨白、杨东志、杨复竣、张功林、尉然、罗镇、谷禾、张运祥、郭远庆等等。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口作家冯金堂的长篇《黄水传》,胡天培、胡天亮的《山村新人》,白危的《垦荒曲》等就颇有影响。在新时期崛起的周口籍作家中,现供职于北京的陈廷一以传记文学闻名。他早期的《许世友传奇》、《宋美龄传》等颇有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的《孙中山大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等近千万字作品,有的成为畅销书,获得多种奖励。在煤炭战线工作多年的刘庆邦创作的长篇小说《断层》、《高高的河堤》,中短篇小说《走窑汉》、《心痛初恋》等都有较大反响。朱秀海的长篇小说《穿越死亡》、《痴情》,中篇小说《深夜十一点钟的火车》、《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长篇纪实《黑的土,红的血》等,多次获奖,成为优秀军旅作家,荣获具有权威性的“冯牧文学奖”。出生于鹿邑的郑海凌是翻译家,曾荣获“戈宝权翻译奖”。周口作家群的出现,不仅是以几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周口籍作家为标志,而是从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思想活跃、创作力旺盛、艺术成果丰硕的生龙活虎般的群体。周口市作协主席梁廷华在谈到周口作家群的成绩时说:“从八十年代以来,全市出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0多篇(首),其中长篇小说150部,中篇小说近200篇,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2000多篇,散文、报告文学1000多篇(章),诗歌(包括民族、古曲诗词)4000多首。其中,获得市、省、全国文学大奖和优秀奖项数百人(次)。”青年诗人谷禾的诗集《飘雪的阳光》入选中国作协“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获得广泛好评。周口还有许多生活在基层的作家,虽然是业余搞创作,但他们都把文学作为崇高的事业,在创作上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周口市的党政领导很关心这个作家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市长亲自为作家办实事;市委宣传部长看到农村青年王向在撰写100多万字的历史小说《隋炀帝大传》,就把自己的电脑送给王向;市文联主席谷迁乔对全市每个区、县作家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周口作家的活网络。这使得周口作家有个祥和的环境,能全力投入创作。

  周口作家群创作势头正旺,后继有人。我在周口作协举行讲座时,有人给我送来一份诗稿。我估摸作者至少也是50岁左右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中年人。事后才知道作者竟是一位16岁的女学生,非常腼腆的小姑娘。我没有机会同她交谈,但从她的作品中,我看到她与文学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周口,正是因为有着这样钟情于文学的一批年轻人组成的作家群体,所以这里的文学充满着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07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